[发明专利]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9338.6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3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勃;杨伟龙;郝兴东;韩联峰;达文博;康秀;何利涛;谭桦玉;邢耀辉;马锟;韩靖博;章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10 | 分类号: | E02D5/10;E02D5/12;E02D3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韩玙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工 建筑物 预应力 混凝土 防渗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包括一组与主闸室结构跨度相匹配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相邻两个预应力混凝土板桩之间通过底部榫卯结构连接,每个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的两侧沿纵向均开设有榫槽A和榫槽B,相邻两个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相互靠近一侧的榫槽A和榫槽B之间形成有空腔并灌有水泥浆液。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及施工方法,使得整个结构满足水工建筑防渗的建设要求,同时预应力板桩作为坝体防渗结构的新型模式将为水工建筑工程的实施带来指导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工建筑防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设河道蓄水工程的目的为了确保两岸防洪的安全,将当地自然优势发挥出来,建造出良好的河道蓄水景观。在美化河道的时候,首先选择合理的坝型。
在水工建筑物施工时,主闸室前端需设置防渗结构,保证坝体安全运行。通常做法为采取大开挖的方式,浇筑混凝土防渗墙类型,此做法开挖量较大,需要设置导墙,按照地下连续墙的模式施工,河道类工程地下水含量较丰富,施工过程中降水工程量巨大,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同时工期长、费用高。预应力板桩防渗墙作为一种新型防渗结构,开挖量小,采用工厂化预制,运至现场直接施打成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防渗墙施工中存在的工期、质量、安全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解决了无法大开挖情况下施工防渗墙难以保证防渗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包括一组与主闸室结构跨度相匹配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相邻两个预应力混凝土板桩之间通过底部榫卯结构连接,每个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的两侧沿纵向均开设有榫槽A和榫槽B,相邻两个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相互靠近一侧的榫槽A和榫槽B之间形成有空腔并灌有水泥浆液。
本发明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榫头,与相邻一侧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的榫槽A或榫槽B相匹配。
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的底部为楔形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的上部前后两侧浇筑有混凝土垫层。
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的顶端铺设有沿其前后两侧向下延展至混凝土垫层上的SR填缝材料,相邻两个预应力混凝土板桩上的SR填缝材料相互搭接。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础开挖:首先根据坝体位置,将基础面开挖至设计标高,预应力混凝土板桩横向延伸长度与上部结构主闸室跨度相匹配;
步骤2、打桩:定位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的中线位置,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采用工厂预制形式,运至现场后通过静压方式打入基础内;
步骤3、相邻两个预应力混凝土板桩之间通过底部榫卯结构连接,第一段预应力混凝土板桩施工完成后,第二段预应力混凝土板桩上的榫槽A或榫槽B沿着第一段预应力混凝土板桩上的榫头垂直进入基础;
步骤4、所有预应力混凝土板桩打入基础后,向相邻两个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相互靠近一侧榫槽A和榫槽B之间形成的空腔灌入水泥浆液;
步骤5、灌缝施工:水泥浆液通过导管灌入空腔内,通过压力注浆方式使浆液充满空腔,并渗透至周围土体与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形成防渗结构。
本发明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93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