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镁钆合金微观组织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9043.9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0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轲;胡大龙;杜文博;李淑波;于子健;杜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06 | 分类号: | C22F1/06;C22C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合金 微观 组织 热处理 方法 | ||
一种调控镁钆合金微观组织的热处理方法,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合金成分范围如下6~15wt.%Gd,0~5wt.%Zn,0‑5wt.%Er,0.1~0.6wt.%Zr,其中Zn/RE(Gd,Er)的质量百分比在0.03~0.85范围内,余量为镁。进行多次的炉温保温—空冷保持的交替循环冷热处理。由该技术处理后的合金具有优异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可用于多个对合金产品要求较高的尖端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合金微观组织的热处理方法,由该技术处理后的合金具有优异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可用于多个对合金产品要求较高的尖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镁合金是金属结构材料中密度最低的、继钢铁和铝合金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类金属结构材料,被称之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而且,我国镁资源丰富,镁矿产储量世界第一,金属镁产量世界第一,国家对镁及镁合金产品的使用也越来越重视。镁合金用于工业产品领域,不仅可以减轻装备重量,还可降低能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因此,镁合金成为目前最具研发、使用潜力的金属材料之一。
然而,镁及大部分镁合金的力学性能不高,不能满足部分装备的使用要求。为了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往往采用合金化的方法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镁合金力学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固溶、析出、弥散及细晶等四种强化作用,其中第二相起到主要的强化效果。目前镁合金主要的强化相主要在第二时效过程中产生,种类比较繁多,其析出温度区间一般为100-250℃之间,主要发生强化作用的是亚稳态的Mg-Zn、Mg-Al及Mg-RE相等,这些相目前报道较多,属于镁合金中常报道的主要强化相,在提高合金强度方面作用显著。可以将这些析出相定义为低温时效析出相,基本属于目前镁合金中常见的主流强化相。
此外,除了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以上时效析出相之外,还有许多在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第二相,如W相(Mg3Zn3RE2)、I相(Mg3Zn6RE1)、Mg5RE、Mg12ZnRE、Mg10ZnRE等粗大第二相,这些第二相一般较为稳定,需要在一定高温条件下进行固溶处理,才会消溶或转化成别的第二相。一般来讲,W相、Mg10ZnRE相较为稳定,即便在较高的温度(≥500℃)下也很难顺利实现消溶,Mg12ZnRE相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Mg10ZnRE相。
对比可以发现,本专利中涉及到的热处理技术及相关合金具有显著特点,通过本技术可实现合金中不同种类的第二相在高温条件脱溶析出,并能均匀分布;这种新产生的第二相不同与已报道的第二相,属于一种高温析出相,其在提高合金的强度尤其高温强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属于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高温合金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等多个对合金产品要求较高的尖端技术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镁合金高温力学性能普遍不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Mg-Gd-Er-Zn-Zr合金的热处理技术,可实现合金中不同类习第二相的调控,通过控制温度、保温时间等技术参数在同一种合金中可获得理想的第二相组织,实现合金材料在室温/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的提高,本发明突破了以往合金只能低温时效,且时效后合金强度升高,延伸率下降的不足,获得了一种高温时效析出技术及不同类型的析出强化相,对提高合金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非常有益,拓展了镁合金应用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调控镁钆合金微观组织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对镁钆合金进行多次的炉温保温—空冷保持的交替循环冷热处理,即炉温保温—空冷保持—炉温保温—空冷保持……,最终淬火;其中炉温保温—空冷保持为一个循环,主要的参数为保温温度、保温时间、空冷时间等条件,其中每一次炉温恒温保温温度范围为300℃~550℃,炉温保温时间为5h~100h,空冷时间为5~30min;一般进行1-5次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90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