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浓度光谱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7331.0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6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曹彦波;费强;王兴华;马品一;宋大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73;G01N1/22;G01N1/2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光谱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的一种碳浓度光谱监测系统,属于监测仪器技术领域,结构包括气体采样单元(1)、样品激发单元(2)、光谱测量单元(3)、数据处理单元(4)和网络通讯单元(5);该系统可以定点监测气态样品中碳浓度,也可以车载移动监测气态样品中碳浓度。该系统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过程,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可用于监测大气、烟气、废气和尾气中的碳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监测仪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浓度的原子发射光谱监测系统, 具体为一种直接进样,可以实时、连续、快速、在线、动态监测大气、烟气、废 气和尾气中碳元素浓度的系统。
背景技术
碳元素主要来源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气体等成分,这些含碳气体又 主要与大气、烟气、废气和尾气有关,这些气体中如果碳含量过高,就会产生温 室效应,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需要碳浓度监测技术与仪器,以 期获得准确的碳数据,进而实现碳核算、碳统计,提高碳排放监管能力,也为碳 交易提供准确的科学数据。
目前,碳浓度的测量有天基测量仪器和地基测量仪器。天基测量方面,中国 于2016年成功发射了碳卫星,填补了中国在天基高光谱温室气体测量的技术空 白,实现了中国二氧化碳监测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跨越,初步验证了中 国天基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碳卫星需要通过反演算法获取宏观尺度的碳浓度数 据,反演数据精度目前已经提升到1.5ppm。地基测量碳浓度的仪器系统,有大 范围空间测量的激光雷达系统,可以测量几公里范围内的碳浓度。但是,激光雷 达测量经常受到大气散射的干扰,影响测量精度。而小范围空间测量方法中,有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气相色谱法、差分激光吸收光谱法和声光吸收光谱法等,另 外还有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检测技术。基于这些方法的仪器技术,如气相色谱法, 只能在实验室使用,并且不能连续进行监测。差分激光吸收光谱技术需要几米长 的吸收池,有的场合应用受到限制。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则存在工作寿命短,不 适合长期连续测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碳浓度测量仪器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基于原子发 射光谱分析技术原理和微波耦合等离子体(Microwave Coupled Plasma,以下简 称MCP)激发源,提供一种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过程,可直接进样,实时、连 续、快速、在线、动态监测大气、烟气、废气和尾气中碳浓度的光谱测量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浓度光谱监测系统,包括气体采样单元1、样品激发单元2、光谱测 量单元3、数据处理单元4和网络通讯单元5;
所述气体采样单元1包括导流罩11、采样管12、取样器13和除湿器14; 其中,所述导流罩11的入口口径大于出口口径,入口收集被测气态样品,出口 连接采样管12,所述导流罩11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入口朝下放置,所述采样 管12一端连接导流罩11,另一端连接取样器13,采样管12的长度可以根据测 量对象的需求进行调整,实现远距离采样;所述取样器13经采样管12接收气态 样品,利用取样气将被测气态样品收集并导入除湿器14;所述除湿器14采用加 热和/或冷凝的方法,对输入的气态样品进行脱水处理,并将脱水后的样品直接 输送到样品激发单元2的样品入口21;
所述样品激发单元2包括样品入口21、工作气体入口22、微波入口23、微 波谐振腔24以及等离子体炬焰25;微波谐振腔24利用微波能量电离输入的工 作气体,获得微波耦合等离子体炬焰25,用于激发电离经样品入口21输入的样 品,并发出特定波长的光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7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