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隧道变形特征的涉隧滑坡类型辨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74407.4 | 申请日: | 2021-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6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磊;朱永全;孙强;李新志;刘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Q10/06;G06Q50/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马卫青 |
| 地址: | 05004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隧道 变形 特征 滑坡 类型 辨识 方法 | ||
1.一种基于隧道变形特征的涉隧滑坡类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辨识方法包括:
获取涉隧滑坡导致隧道结构变形、受力规律及隧道病害的案例资料;
建立不同隧道滑坡相对位置时的涉隧滑坡体系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滑坡作用下隧道的变形及破坏规律;
在隧道内沿纵向布设结构位移三维监测断面,设置位移监测点;
绘制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方向与隧道纵向的关系图;绘制监测点位移沿隧道纵向分布图及横断面分布图;绘制各监测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
分析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方向与隧道纵向关系,当二者平行或夹角为0~20°,可判断为隧道与滑体平行体系;当二者垂直或夹角70~90°,可判断为隧道与滑体正交体系;当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方向与隧道纵向之间的夹角介于20~70°之间,则隧道与滑面斜交;
根据位移沿隧道纵向分布图及横断面分布图形态,判定隧道与滑面的位置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隧道变形特征的涉隧滑坡类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隧道与滑体平行体系,分析结构位移规律,结构位移以纵向变形和沉降为主,结构位移呈现纵向变形、下沉变形形态时,隧道结构破坏以拱顶的环向开裂为主,则隧道位于滑面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隧道变形特征的涉隧滑坡类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隧道与滑体平行体系,分析结构位移规律,位移以纵向变形和沉降为主,结构呈现纵向变形、错断式下沉变形形态时,隧道结构破坏以拱顶环向开裂、横向剪断特征为主,则隧道穿过滑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隧道变形特征的涉隧滑坡类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隧道与滑体正交体系时,隧道以水平位移或沉降为主,远大于纵向位移,沿隧道纵向,结构水平位移大且呈双驼峰状,最大值位于滑坡边界附近,沉降位移呈U状分布,最大值位于滑坡中部,在横截面内表现为小偏斜;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结构的纵向开裂,最先破坏位置为滑体中部断面,可判定为隧道位于滑面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隧道变形特征的涉隧滑坡类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隧道与滑体正交体系时,隧道以水平位移或沉降为主,远大于纵向位移,沿隧道纵向,水平位移大且呈U状、沉降位移呈U状分布,最大值均位于滑坡中部,在横截面内表现为大偏斜变形形态;破坏特征为结构的纵向开裂甚至纵向剪断,最先破坏位置为滑体中部断面,则可判定为隧道穿过滑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隧道变形特征的涉隧滑坡类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隧道与滑体正交体系时,隧道以水平位移或沉降为主,远大于纵向位移,沿隧道纵向,水平及沉降位移均呈U状分布,最大值均位于滑坡中部,在横截面内表现为错位平移形态,破坏特征为滑移挤压的纵向裂缝、横向剪断,最先破坏位置为滑体边界附近断面,则可判定为隧道位于滑面上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隧道变形特征的涉隧滑坡类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隧道与滑面斜交时,隧道水平位移、沉降、纵向位移相差不大,整体在同一量级,其变形或破坏特征兼有隧道与滑面平行、正交的特点,可采用隧道与滑体正交体系的方法确定隧道与滑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隧道变形特征的涉隧滑坡类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监测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的形态,可判断隧道、滑坡当前的稳定状态,预测滑坡的发展趋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44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