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高精超薄机械结构零件的生产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72799.0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7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劲精密机械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超薄 机械 结构 零件 生产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高精超薄机械结构零件的生产制造工艺,涉及智能制造业技术领域,包括中心工作台、真空腔、通孔、定位销孔和滑动板,所述中心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真空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真空腔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本发明通过增加了薄板和吸盘的接触面积,能使薄板各部分受力均匀,从而减少了局部变形不均的可能,可根据薄板的变形状况动态调整吸附力,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适应性,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的零件稳定性无法控制,压持点无法均匀分布,加工应力容易集中,无法消除加工变形以及换料比较麻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高精超薄机械结构零件的生产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薄板类零件厚度薄,易装夹变形,是困扰机械制造业从业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随着研发和自主创新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航空航天类领域对零件的重量 精度都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传统的制造方法无法满足此类零部件的生产,通常采取的措施是被迫降低设计要求。
传统制造业中此类零件的生产制造方法有:
1.夹持法,即将需加工的零件用台钳夹持加工。
2.压持法,即将需加工的零件压在机床工作台上加工。
3.热熔胶法,即将需加工的零件用热熔胶粘在机床工作台上加工。
4.真空吸盘法,即将需加工的零件吸附在预先挖好的真空吸盘上加工。
传统工艺方法的缺陷和原因:
1.夹持法:将零件夹持在台钳上夹持力是由两夹持面向中间受力,是零件产生变形,加工结束后松开台钳变形复位,导致零件无法达到设计图纸要求,而且不同的人员操作变形量不一样,稳定性无法控制。
2.压持法:对定位台面和台面洁净度要求较高,压持点无法均匀分布,加工应力容易集中,无法消除加工变形。
3.热熔胶法:热熔胶操作相对简单,但大面积的零件中间无法点胶,切削变形容易产生,且除胶费时费力。
4.真空吸盘法:目前比较常用,但无法做到均匀受力,且吸盘通用性差,换料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高精超薄机械结构零件的生产制造工艺,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真空腔、通孔、定位销孔、滑动板和真空泵,解决现有夹持法中,零件无法达到设计图纸要求,而且不同的人员操作变形量不一样,稳定性无法控制和现有压持法中,对定位台面和台面洁净度要求较高,压持点无法均匀分布,加工应力容易集中,无法消除加工变形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热熔胶法中,热熔胶操作相对简单,但大面积的零件中间无法点胶,切削变形容易产生,且除胶费时费力和真空吸盘法中,无法做到均匀受力,且吸盘通用性差,换料比较麻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针对高精超薄机械结构零件的生产制造工艺,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针对高精超薄机械结构零件的生产制造装置,包括中心工作台、真空腔、通孔、定位销孔和滑动板,所述中心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真空腔的内壁活动连接。
所述真空腔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真空腔的底面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面开设有定位销孔。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端与所述真空腔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真空腔的左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转向阀,所述转向阀远离所述真空腔的一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压力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劲精密机械南通有限公司,未经精劲精密机械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27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