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保嵌件居中的手写笔笔尖的制造设备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70847.2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7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金耀青;周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浩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6 | 代理人: | 张亚男 |
地址: | 51602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保 居中 手写 笔笔 制造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确保嵌件居中的手写笔笔尖的制造设备及其方法,包括用于成型第一色体的第一模组、用于成型第二色体的第二模组、设于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之间的转移装置,注塑时,转移装置将第一色体进行翻转并转移至第二模组上,由第二模组完成第二色体的注塑。本发明确保了嵌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使得嵌件在最终产品中保持居中包胶,从而保证了笔尖压力传感和侧倾传感的精准度,能够胜任各种精密绘画和书写任务,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确保嵌件居中的手写笔笔尖的制造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注塑行业,双色注塑模具作为一种独特的注塑成型模具,能够完成一些多种材质组合产品的注塑生产,如一些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手写电容笔。目前,电容笔主要分为被动式电容笔和主动式电容笔两种。被动式电容笔是一种利用导体材料来模仿人手手指完成人机对话的辅助装置。主动式电容笔的笔尖内的金属会不断发出低频信号,以反馈笔尖所感受到的压力和侧倾程度,因此主动式电容笔还可实现笔记记录、绘画创作、艺术设计等。无论被动式电容笔和主动式电容笔,其笔尖中的金属嵌件都必须包裹塑胶中,以防划伤屏幕。为了防止笔尖损耗过快,以及保证笔尖压力传感和侧倾传感的精准度,笔尖中的金属嵌件必须居中包胶。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如何确保笔尖中的金属嵌件能够居中包胶是个困扰模具设计师的难题,若最终产品中的金属嵌件没有做到居中包胶,不仅会降低笔尖的使用寿命,更加严重的是,会影响到笔尖压力传感和侧倾传感的精准度,从而使笔尖不能胜任各种精密绘画和书写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确保嵌件居中的手写笔笔尖的制造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确保嵌件居中的手写笔笔尖的制造设备,包括用于成型第一色体的第一模组、用于成型第二色体的第二模组、设于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之间的转移装置,注塑时,转移装置将第一色体进行翻转并转移至第二模组上,由第二模组完成第二色体的注塑。
进一步,第一模组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定模体、相对于第一定模体进行垂直移动的第一动模体、设于第一定模体上的第一定模仁,第二模组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定模体、相对于第二定模体进行垂直移动的第二动模体、设于第二动模体上的第二定模仁,第一动模体和第二定模体上开设有相同的可容纳动模仁的凹陷部;进行第一次注塑时,动模仁置于第一动模体的凹陷部内,第一定模仁的成型面与动模仁的成型面形成第一色型腔,第一色体形成于第一色型腔内,转移装置将第一色体和动模仁一起翻转至第二定模体的凹陷部内进行第二次注塑,第二定模仁的成型面与动模仁的成型面形成第二色型腔,第二色体成型于第二色型腔内。
进一步,第一定模体设置有两个,且均固定在第一转盘上,两个第一定模体关于第一转盘的中心线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二定模体设置有两个,且均固定在第二转盘上,两个第二定模体关于第二转盘的中心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第一定模仁上开设有圆锥状的下凹型腔部,第二定模仁上开设圆锥状的上凹型腔部,上凹型腔部的尺寸大于下凹型腔部的尺寸;动模仁向外凸形成有圆锥状的凸出型腔部;动模仁置于第一动模体上时,下凹型腔部与凸出型腔部形成第一色型腔,动模仁置于第二定模体上时,上凹型腔部与凸出型腔部形成第二色型腔。
进一步,转移装置为可抓取并翻转动模仁的机器人。
进一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水平放置。
进一步,动模仁内设置有用于将产品顶出的顶出机构。
进一步,顶出机构包括设于动模仁内的驱动电机、设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的主动轮、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与从动轮固定连接的传动杆,传动杆上形成有螺纹结构。
一种使用嵌件居中包胶手写笔笔尖制造设备的注塑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格林精密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708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