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68230.7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6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辉;曾政;李志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E04G11/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0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面 模板 系统 | ||
一种楼面模板,包括主面板及多个连接板。主面板具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主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连接板设有多个卡口。多个连接板与主面板垂直设置,且每个卡口对应卡在一个加强筋上。一种楼面模板系统,包括直角模板、第一梁、第二梁及楼面模板。直角模板围绕形成楼面轮廓。每个第一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两端连接于直角模板。每个第二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两端连接于直角模板及第一梁。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每个楼面模板置于多个第二梁上,楼面模板用于覆盖第一梁与直角模板围绕形成的区域以形成楼面。上述楼面模板及楼面模板系统提升了楼面模板的受力最大值,进而能够使用更长的楼面模板以减少模板的总数量,从而提升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楼面模板和楼面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楼面浇筑生产中,楼面模板由直角模板、铝梁和楼面模板拼接组成,其中,直角模板置于墙模板顶部,铝梁两端通过销钉销片连接在直角模板上以形成多条相互平行的主支架,之后在铝梁与铝梁之间、铝梁与直角模板之间铺设楼面模板,楼面模板与直角模板、楼面模板或铝梁之间再通过销钉销片连接。但该方式由于销钉销片连接存在受力不均的问题,导致楼面模板不能过长故只能使用较短的楼面模板,进而导致楼面模板数量过多,从而存在销钉销片连接量大的问题,使得施工安装效率低下。同时,该方式使用的楼面模板四周都需要焊接侧板,加工困难且重量大,导致施工安装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轻重量的楼面模板,以及能够提升楼面模板受力均匀性的楼面模板系统,进而能够使用更长的楼面模板以减少楼面模板的数量,从而提升楼面模板的安装效率。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楼面模板,包括主面板及多个连接板。主面板一侧具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主面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相平行间隔设置。每个连接板设有多个卡口。多个连接板与主面板垂直设置,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且每个卡口对应卡在一个加强筋上。
上述楼面模板通过连接板垂直于主面板的长度方向,并嵌入加强筋内,减少了主面板长度方向上的连接板结构,进而减少了楼面模板的加工难度及重量,从而提升楼面模板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包括支撑部及连接部,连接部位于主面板与支撑部之间,支撑部的宽度大于连接部的宽度,支撑部的底部设有平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楼面模板系统,包括直角模板、至少一个第一梁、多个第二梁及多个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楼面模板。直角模板围绕形成楼面轮廓。每个第一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每个第一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直角模板。每个第二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每个第二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直角模板及第一梁,或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第一梁,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每个楼面模板置于多个第二梁上,主面板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两个连接板分别设于主面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板用于连接直角模板,楼面模板用于覆盖第一梁与直角模板围绕形成的区域,楼面模板、直角模板及第一梁的顶面共同拼接形成楼面。
上述楼面模板系统通过多个第二梁共同支撑楼面模板,再通过直角模板及第一梁共同支撑多个第二梁,使得楼面模板的受力能够先均匀传递到多个第二梁,再通过多个第二梁均匀传递到直角模板及第一梁,实现了楼面模板的受力能够多级均匀传递至整个支撑框架的目的,进而能够允许使用长度更长的楼面模板以减少楼面模板的总数量,从而提升楼面模板的安装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梁包括多个固顶模板及连接模板,多个固顶模板位置固定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连接模板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固定模板之间,或分别连接于相邻的固定模板与直角模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面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连接板,相邻两楼面模板两端之间的连接板沿第二方向对齐,楼面模板系统还包括衔接模板,衔接模板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楼面模板中对齐的连接板,以固定相邻两楼面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8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