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5212.3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9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艳;王闻笛;陈小奇;彭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10;C02F11/04;C02F11/1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梁晨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原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热电联产单元、水源热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原污水处理系统将原污水经过初步处理后将污水和污泥分离,将分离后的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排出;污泥处理系统将分离后的污泥进行消化和脱水处理,热电联产单元利用污泥在消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发电,并供于该低碳污水处理系统的配电单元,再向污泥处理系统的消化过程提供热能;水源热泵单元将原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进行制冷或制热利用;光伏发电单元利用光伏发电,并供于该低碳污水处理系统的配电单元。本发明利用节能技术、能源化利用技术和减碳技术,有效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用电量和碳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碳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各地提标改造的实施,污水处理能耗将进一步增大。面对巨大的能耗物耗,污水处理领域的碳减排工作已迫在眉睫。目前,“以高能耗高物耗为基础的优质出水”以及由此带来的“减排水污染物、增排温室气体”的局面不利于污水处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低碳污水处理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碳污水处理系统,利用节能技术、能源化利用技术和减碳技术,降低污水处理厂的用电量和碳排放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碳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原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以及节能减排系统,所述节能减排系统包括热电联产单元、水源热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
所述原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将原污水先经过初步处理,再将污水和污泥进行分离,最后将分离后的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排出;
所述污泥处理系统与所述原污水处理系统连接,用于将分离后的污泥进行消化和脱水处理,使污泥可资源化利用;
所述热电联产单元与所述污泥处理系统连接,用于利用污泥在消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将产生的电能供于该低碳污水处理系统的配电单元,再向所述污泥处理系统的消化过程提供热能;
所述水源热泵单元与所述原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将所述原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进行制冷或制热利用;
所述光伏发电单元用于利用光伏进行发电,并将产生的电能供于该低碳污水处理系统的配电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原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沉砂池、吸附曝气池、初沉池、厌氧氨氧化池、二沉池和深度处理单元,所述二沉池的污泥出口连接所述吸附曝气池;
所述格栅用于过滤掉原污水中垃圾及大颗粒杂质,所述沉砂池用于过滤掉大颗粒泥沙,所述吸附曝气池用于利用回流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剩余污泥的有机物含量,所述初沉池用于将污水和污泥初步分离,所述厌氧氨氧化池用于去除有机物和氮类污染物,所述二沉池用于将污水和污泥二次分离,所述深度处理单元用于对分离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节能减排系统还包括鼓风机单元,所述鼓风机单元用于为所述吸附曝气池和所述厌氧氨氧化池供氧。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泥浓缩池、污泥热水解装置、厌氧消化装置和高干脱水装置,所述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初沉池的污泥出口,使污泥经过所述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再经过所述污泥热水解装置和所述厌氧消化装置分别进行热水解和厌氧消化反应,最后经过所述高干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后投入可资源化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消化装置的处理物料入口还通入包括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联产单元包括沼气发电机组和烟气换热板,所述沼气发电机组与所述厌氧消化装置的气体出口连接,利用所述厌氧消化装置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将产生的电能供于该低碳污水处理系统的配电单元,所述烟气换热板用于利用所述沼气发电机组产生的烟气及缸套水热量生产热水,向所述厌氧消化装置提供热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5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