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63553.7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4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峰;王士对;叶长春;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达恒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9 | 代理人: | 杨青 |
地址: | 5114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包括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第一过渡机械手、第二过渡机械手、第一传输结构、第二传输结构、第三传输结构、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以及第三检测结构。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电池电芯的表面、第一极耳、第二极耳两者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均进行视觉检测,采用视觉检测代替人工识别,检测效率高,大大减少误检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电池电芯产品的质量;此外实现电池电芯上料、传输以及下料全过程的自动运输,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电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电芯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电池电芯设有极耳部,极耳部就是从电池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就是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一个电池电芯会延伸出两个极耳部,极耳部作为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而极耳部包括有多片极耳。
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是直接关系到锂电池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等异常情况;另外部分电池电芯的表面外观会出现瑕疵,如凹痕、凸痕、凹点、凸点等,不仅影响外观,且对电池电芯的生产使用安全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在电池电芯生产后需对其表面进行检测。
然而,传统方式中,主要是依赖人工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极耳是否存在折叠等异常情况以及电池电芯的表面是否存在瑕疵,即通过人眼观察完成,而人眼检测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存在误检的情况,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电芯检测装置,包括: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第一过渡机械手、第二过渡机械手、第一传输结构、第二传输结构、第三传输结构、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以及第三检测结构,第一传输结构与第三传输结构平行设置,上料机械手靠近第一传输结构的入口侧设置,下料机械手靠近第三传输结构的出口侧设置,第一升降结构靠近第一传输结构的出口侧设置,第二升降结构靠近第三传输结构的入口侧设置,第二传输结构位于第一传输结构、第三传输结构的上方,第二传输结构的入口侧靠近第一升降结构设置,第二传输结构的出口侧靠近第二升降结构设置,第一过渡机械手靠近第二传输结构的入口侧、第一升降结构设置,第二过渡机械手靠近第二传输结构的出口侧、第二升降结构设置,第一检测结构靠近第一升降结构设置,第二检测结构靠近第二传输结构设置,第三检测结构靠近第二升降结构设置;上料机械手用于将待检测的电池电芯上料到第一传输结构的入口侧,电池电芯的一侧间隔设有第一极耳以及第二极耳,第一传输结构用于将电池电芯水平传输至第一升降结构,第一升降结构用于将电池电芯升起,第一检测结构用于拍摄位于第一升降结构上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的内侧面以及第二极耳的外侧面,第一过渡机械手用于将电池电芯从第一升降结构过渡至第二传输结构的入口侧,第二传输结构用于水平传输电池电芯,第二检测结构用于拍摄位于第二传输结构上的电池电芯的表面,第二过渡机械手用于将电池电芯从第二传输结构的出口侧过渡至第二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用于降落电池电芯,第三检测结构用于拍摄位于第二升降结构上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的外侧面以及第二极耳的内侧面,第三传输结构用于水平传输第二升降结构所降落而至的电池电芯,下料机械手用于对位于第三传输结构出口侧的电池电芯进行下料。
优选的,电池电芯检测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池电芯检测装置呈轴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3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