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60611.0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3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昀达;张丽丽;陈翰;薛晓飞;陈嘉祺;吴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北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B01D21/32;B01D2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宿慧妮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泥量 测量方法 控制 方法 处理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口附近和/或排泥管内,流量计安装在排泥管内,测量方法包括:获取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和排泥流量,污泥浓度通过污泥浓度计采集,排泥流量通过流量计采集;基于污泥浓度及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浓度计及流量计的采集值,计算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每次的排泥总量,实时反馈系统在当次排泥过程中所排出的实时总量,以快速反馈生物量的变化情况,进而利用测量值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排泥总量进行动态控制,确保了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涉及利用微生物将水体中的污染物作为代谢原料进而将其利用并从水体中去除的过程。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保证一定的微生物量是系统运行稳定的关键。因此,污泥龄控制是生化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现有技术中,主要依托于利用动力学公式计算污泥的增量,但公式计算值与实际值并不能保证完全吻合。此外,计算公式中涉及的各参数对不同水质及工艺的运行指导意义各不相同。其次,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排泥过程可能发生于沉淀过程中,此时不同深度污泥浓度并不均匀,因而不能依靠曝气时生化池中的污泥浓度计结合排泥时间与流量来计算排出的污泥总量。另外,由于储泥池或污泥浓缩池不同深度污泥浓度各不相同,故单纯根据储泥池中的污泥浓度来判断实际排泥量并不准确,根据脱水污泥含水量计算同样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且污泥浓度与污泥含水率的测量时间较长,无法准确地反应每次排泥后的实际污泥排出量。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排泥量测量方法、控制方法、处理系统、设备及介质,通过在排泥口和/或排泥管设置污泥浓度计,准确测量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污泥浓度,实现系统总排泥量的准确计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泥量测量方法,该方法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至少包括污泥浓度计及流量计,该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口附近和/或该排泥管内,该流量计安装在该排泥管内,
该测量方法包括:
获取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浓度和排泥流量,该污泥浓度通过该污泥浓度计采集,该排泥流量通过该流量计采集;
基于该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该污泥浓度计包括第一污泥浓度计及第二浓度计,该第一污泥浓度计安装在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排泥口附近,该第二污泥浓度计安装在排泥管内,
则该基于该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包括:
基于该排泥流量及该第一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第一排泥量排泥量;
基于该排泥流量及该第二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计算第二排泥量排泥量;
对该第一排泥量排泥量及该第二排泥量排泥量进行融合,得到该预设时间间隔内该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基于该第一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的第一排泥量为:
其中,sn为每次测量的污泥浓度,qn为每次测量的排泥流量,Δt为预设时间间隔,m为预设时间间隔内的排泥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泥量测量方法,基于该第二污泥浓度计采集的污泥浓度及该排泥流量,计算的第二排泥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北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北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606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