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线伸张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5854.5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1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陆万益;曹东;林永健;全浩;黄学能;刘康琳;甘铖;苗红璞;石习双;张存德;熊国进;吴锋;莫厚鑫;黄飞;陆政光;李俊董;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别亮亮 |
地址: | 54300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伸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伸张器,用于调节两根导线之间的间距,导线伸张器包括套筒、两个夹持机构及至少一个刹车机构,其中:套筒呈两端开口式结构;夹持机构包括丝杆及固定于丝杆上的夹持部,两根丝杆分别旋接于套筒的两个端部,夹持部可夹持所述导线;刹车机构设置于丝杆上,用于紧固导线;本发明提供的导线伸张器,在两根丝杆均旋进套筒内时,两根导线之间的间距减小,在两根丝杆均旋出套筒时,两根导线之间的间距增大,另外,当两根导线之间的间距达到既定需求时,通过刹车机构紧固导线,防止导线伸张器在导线上的滑动,工作人员可对间隔棒进行更换或维修,显著降低作业劳动强度,提高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超高压输电线路检修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线伸张器。
背景技术
目前,超高压输电线路一般采用四分裂、六分裂等多分裂导线,有些地区采用大跨度塔距,由于自然风力的作用,导线会随风摆动,随着摆动的势能作用、摆动的幅度会增大导致线路杆塔的损坏,给超高压输电线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抑制或消除导线在多种外在环境下的摆动现象,通常在分裂导线中间设置间隔棒。故在超高压线路中,经常需要对分裂导线走线进行金具检查、间隔棒更换等作业。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工作人员利用手力以及脚力重量全部压在作业附近的子导线上,使其脱开并让子导线安装至新的间隔棒上,逐根对子间隔棒的抓线进行快速拆除,完成间隔棒更换工作。由于上述作业时间较长,易导致工作人员的手脚肌肉酸疼,作业劳动强度大,且风险系数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工作人员利用手力与脚力重量对间隔棒进行更换时,作业劳动强度大、且风险系数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导线伸张器。
一种导线伸张器,用于调节两根导线之间的间距,所述导线伸张器包括套筒、两个夹持机构及至少一个刹车机构,其中:
所述套筒呈两端开口式结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丝杆及固定于所述丝杆上的夹持部,两根所述丝杆分别旋接于所述套筒的两个端部,所述夹持部可夹持所述导线;
所述刹车机构设置于所述丝杆上,用于紧固所述导线。
上述导线伸张器,两根丝杆分别旋接于套筒的两个端部,并将两根导线分别夹持于两个夹持部内,实现夹持机构对导线的夹持;当两根丝杆均旋进套筒内时,两根导线之间的间距减小,当两根丝杆均旋出套筒时,两根导线之间的间距增大,另外,当两根导线之间的间距达到既定需求时,通过刹车机构紧固导线,防止导线伸张器在导线上的滑动,工作人员可对间隔棒进行更换或维修,显著降低作业劳动强度,提高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包括框架及设置于所述框架内的滑轮,所述框架固定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导线可夹持于所述滑轮与所述框架之间,且所述滑轮沿所述导线的轴向方向可滚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轮位于所述框架远离所述丝杆的一侧,所述滑轮与所述框架靠近所述丝杆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的外表面具有柔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主体及与所述主体铰接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卡勾,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勾相配合的卡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刹车机构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刹车机构分别设置于两根所述丝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刹车机构包括调节件及固定于所述调节件上的紧固件,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丝杆上,且在所述丝杆的轴向方向上可移动,以使所述紧固件可抵接于所述导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为螺母,所述螺母旋接于所述丝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在其轴向方向上设置有刻度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梧州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5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