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固化3D打印后处理消纹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51055.0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3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杜宇;黄可欣;杜雪;罗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小火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379 | 分类号: | B29C64/379;B33Y40/2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雷晕 |
地址: | 611930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固化 打印 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固化3D打印后处理消纹设备,其包括依次设置且用于软化零件表层层纹的软化单元、用于消除软化后层纹的消纹单元、用于清洗消纹之后的零件的清洗单元、用于烘干零件的干燥单元以及用于固化零件表层的固化单元;还包括传送单元和中控系统,所述传送单元用于传送并使零件依次通过软化单元、消纹单元、清洗单元、干燥单元和固化单元,所述中控系统用于控制软化单元、消纹单元、清洗单元、干燥单元、固化单元以及传送单元。本发明具有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于光固化3D打印零件层纹的处理存在费时费力、且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固化3D打印后处理消纹设备。
背景技术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光固化3D打印技术是发展较为成熟的3D打印技术,采用光固化型3D打印机完成在竖直方向上多个层面的叠加、固化而形成产品;零件表面由于光固化3D打印成型技术本生缺陷,会有层纹分布,影响打印产物的最终呈现效果,需要经过处理之后才能得到改善。
通常,光固化3D打印零件的层纹处理方式采用人工砂纸或利用打磨机进行打磨,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打磨不均匀、易损坏零件的问题;此外,还有采用酒精洗件、拆支撑、风干以及进行紫外光固化的方式进行后处理,该种后处理方式依旧会耗费大量人工,且处理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固化3D打印后处理消纹设备,其可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于光固化3D打印零件层纹的处理存在费时费力、且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光固化3D打印后处理消纹设备,其包括依次设置且用于软化零件表层层纹的软化单元、用于消除软化后层纹的消纹单元、用于清洗消纹之后的零件的清洗单元、用于烘干零件的干燥单元以及用于固化零件表层的固化单元;还包括传送单元和中控系统,所述传送单元用于传送并使零件依次通过软化单元、消纹单元、清洗单元、干燥单元和固化单元,所述中控系统用于控制软化单元、消纹单元、清洗单元、干燥单元、固化单元以及传送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纹时,将需要处理的零件放置于传送单元,利用传送单元将工件依次传送经过软化单元、消纹单元、清洗单元、干燥单元和固化单元,以利用软化单元将零件的表面树脂软化,利用消纹单元将软化后的层纹进行消纹处理,利用清洗单元将层纹消纹之后的零件进行清洗,并利用干燥单元对清洗之后的零件进行干燥处理,利用固化单元对干燥之后的零件表层进行固化处理,以达到相应的表面性能指标,从而改善现有技术中对于光固化3D打印零件层纹的处理存在费时费力、且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加快后处理的速度、减少后处理人工费用,并使得零件表面效果均匀光洁度高。
优选的,所述软化单元包括软化仓、池体、一端连通池体的软化液进料管以及多个均布于软化仓内的软化液喷头,所述软化液喷头连通于软化液进料管另一端,且所述池体内储存有软化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零件表面层纹进行软化时,中控系统控制软化液喷头朝向零件喷出软化液,在一定时间之后,致使零件表面树脂发生软化;软化之后,在中控系统的控制下,通过传送单元将零件传送进入到消纹单元,以进行下一步处理。
优选的,所述软化液包括二氧化硅和浓度为80-95%的酒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零件层纹进行软化处理时,高浓度的酒精可使得树脂材料的层纹软化,同时,二氧化硅随着酒精分布于零件表面,以形成对零件表层的保护作用,减少后期做消纹处理时对表层的冲击影响。
优选的,所述消纹单元包括消纹仓、消纹介质源、连通于消纹介质源并设置于消纹仓内的高压气枪,所述消纹介质源为水和消纹粉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小火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小火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51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