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塑料加工设备的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49467.0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2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鲍哲松;董敏军;沈启掌;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51/06;C08L23/08;C08K9/02;C08K7/10;C08K3/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艾诚璐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塑料 加工 设备 洗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塑料成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塑料加工设备的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基体树脂70‑100份、活性白土5‑20份、改性玄武岩纤维5‑20份、偶联剂1‑15份、含氟共聚物1‑10份、抗氧化剂0.1‑1份。本方案制得的清洗剂清洗效率高、且清洗产生的成本低,而且还能实现节能环保,清洗过程产生的废品可回收利用,且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法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成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塑料加工设备的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成型加工技术逐渐成熟,塑料制品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塑料制品的颜色种类繁多,在切换颜色进行洗料时,易产生大量的废品,特别是涉及到多层共挤模具换色洗料时,其流道长、结构复杂、清洗难度更大。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通常的解决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用透明的原料先进行预清洗,清洗到一定程度后再使用原计划生产制品的原料进行清洗,直至清洗达到合格为止,这种方式虽然产生的废品可以回收再利用,但废品过多造成回收成本较大。
二是将加工设备进行拆卸清理,这种方式虽然产生较少的废品,但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成本,且频繁对加工设备进行拆装会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是通过新型的清洗剂进行清洗,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618401B的发明专利一种双螺杆高效环保造粒颗粒清洗剂及其生产方法,公开了该清洗剂由10-30份基体树脂、60-80份无机粉体、0-10润滑剂、0-10份偶联剂制成,该清洗剂具有高效、环保、无毒等优点,但该清洗剂中因无机粉体含量过高,导致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品不可回收再利用。此外,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450644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回收使用的环保螺杆清洗剂,该清洗剂由30-85%原料树脂、5-60%溴化环氧树脂、10-60%玻璃纤维、0-10%抗氧剂制成,该清洗剂效果好、可回收再利用,但其原料树脂仅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ABS、尼龙66或PA66,这种清洗剂只能用于小宗的工程塑料,却不能应用于聚丙烯、聚乙烯等大宗塑料制品的换色洗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用于塑料加工设备的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色洗料时存在的清洗效率低或者清洗后产生的废品不能回收利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塑料加工设备的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基体树脂70-100份、活性白土5-20份、纤维5-20份、偶联剂1-15份、含氟共聚物1-10份、抗氧化剂0.1-1份,其中纤维长度小于8mm,纤维直径6-12μm。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采用本方案时,在基体树脂中加入活性白土和纤维,并利用偶联剂使得活性白土和纤维能够在基体树脂中分散均匀,分散在基体树脂中的纤维形成网状结构,而活性白土均匀填充在网状结构的网格间隙中,既增大了清洗剂与残留颜料的接触面积,又增强了整个网状结构的强度;在清洗颜料的过程中,纤维的网状结构不断将设备上残留的颜料刮落,而网格间隙中的活性白土,因活性白土其自身不但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研磨性,使得活性白土既对残余颜料进行吸附,也同时在随网状结构的移动中将残余在设备上的颜料刮落,本方案进而通过活性白土和纤维的配合在基体树脂作为载体下实现了对残留颜料的多重作用,进而快速实现残余颜料的去除,采用本方案清洗残余颜料的效率相比现有用纯的树脂作为清洗剂相比,本方案清洗效率加快了至少一倍,同时清洗剂的用量也减少了一半以上,清洗效率更高,同时本方案中的清洗剂中除基体树脂以外的其他组分相对较少,清洗产生的废品依然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进而实现了环保,除此之外,本方案相比现有技术中清洗剂中加入大量无机粉体相比,本方案除基体树脂外的组分含量少故而成本也更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伟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9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