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轴向窜动补偿的斜齿齿轮泵及其减少磨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8785.5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3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孙浩堯;张康熙;张军前;刘美红;王佳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红庆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04C2/14 | 分类号: | F04C2/14;F04C15/00;F04C14/08;G06F30/17;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启诚专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0 | 代理人: | 李艳春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轴向 补偿 齿轮泵 及其 减少 磨损 方法 | ||
1.一种带有轴向窜动补偿的斜齿齿轮泵,包括泵盖(1)、中间体(2)和底座(3),所述泵盖(1)、中间体(2)和底座(3)中贯穿有主动轴(4)和从动轴(5);所述泵盖(1)和底座(3)均通过螺栓(6)与中间体(2)连接,所述中间体(2)上设置有进油口(7)和出油口(8),所述中间体(2)内设置有相啮合的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所述主动齿轮(9)连接在主动轴(4)上,所述从动齿轮(10)连接在从动轴(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4)和从动轴(5)均通过第一滚针轴承(11)转动连接在泵盖(1)中,所述主动轴(4)和从动轴(5)均通过第二滚针轴承(12)转动连接在底座(3)中,所述主动齿轮(9)与泵盖(1)之间,以及从动齿轮(10)与泵盖(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推力球轴承(13),所述主动齿轮(9)与底座(3)之间,以及从动齿轮(10)与底座(3)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推力球轴承(14),所述第一滚针轴承(11)与第一推力球轴承(13)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5)。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轴向窜动补偿的斜齿齿轮泵减少磨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减少齿轮端面磨损的方法和减少齿轮轴磨损的方法,以及轴向窜动补偿方法;所述减少齿轮端面磨损的方法通过第一推力球轴承(13)和第二推力球轴承(14)实现,所述减少齿轮轴磨损的方法通过第一滚针轴承(11)和第二滚针轴承(12)实现,所述轴向窜动补偿方法通过压缩弹簧(15)实现。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轴向窜动补偿的斜齿齿轮泵减少磨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齿轮端面磨损的方法通过第一推力球轴承(13)和第二推力球轴承(14)实现的具体过程包括:在主动齿轮(9)和从动齿轮(10)转动过程中,主动齿轮(9)与泵盖(1)之间的第一推力球轴承(13)的外径小于主动齿轮(9)的小径,使得主动齿轮(9)与第一推力球轴承(13)同步转动,减少主动齿轮(9)端面与泵盖(1)端面的磨损;从动齿轮(10)与泵盖(1)之间的第一推力球轴承(13)的外径小于从动齿轮(10)的小径,使得从动齿轮(10)与第一推力球轴承(13)同步转动,减少从动齿轮(10)端面与泵盖(1)端面的磨损;主动齿轮(9)与底座(3)之间的第二推力球轴承(14)的外径小于主动齿轮(9)的小径,使得主动齿轮(9)与第二推力球轴承(14)同步转动,减少主动齿轮(9)端面与底座(3)端面的磨损;从动齿轮(10)与底座(3)之间的第二推力球轴承(14)的外径小于从动齿轮(10)的小径,使得从动齿轮(10)与第二推力球轴承(14)同步转动,减少从动齿轮(10)端面与底座(3)端面的磨损。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轴向窜动补偿的斜齿齿轮泵减少磨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少齿轮轴磨损的方法的具体过程包括:在主动轴(4)和从动轴(5)转动过程中,主动轴(4)与泵盖(1)之间的第一滚针轴承(11),以及主动轴(4)与底座(3)之间的第二滚针轴承(12)能够减少主动轴(4)的磨损量;从动轴(5)与泵盖(1)之间的第一滚针轴承(11),以及从动轴(5)与底座(3)之间的第二滚针轴承(12)能够减少从动轴(5)的磨损量。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轴向窜动补偿的斜齿齿轮泵减少磨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窜动补偿方法包括压缩弹簧(15)的弹簧刚度设计方法,所述弹簧刚度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斜齿齿轮泵的全工况过程进行划分;
步骤101、确定斜齿齿轮泵工作时的转速范围[na,nb],以及轴向窜动行程范围[Xa,Xb];
步骤102、对转速和轴向窜动行程构成的全工况平面进行等分离散,获得全工况平面内对应的离散工况点[nm,Xn],其中,nm表示为转速范围[na,nb]被等分离散对应的任意转速,Xn表示轴向窜动行程范围[Xa,Xb]被等分离散对应的任意轴向窜动行程;
步骤2、获得离散工况点的轴向力;
步骤201、依次调整转速,获得不同的离散工况点的轴向力;
步骤202、根据不同的转速值测量获得不同离散工况下的工作行程;
步骤3、获取转速与平均轴向力线性回归样本点;
分别计算各工作转速相等而工作行程不同的离散工况点的轴向力,并求平均值得到系列转速与平均轴向力线性回归样本点
其中,
式中,F(nm,Xn)表示离散工况点[nm,Xn]对应的轴向力,f表示工作行程被等分划分的份数;
步骤4、对转速与平均轴向力进行线性拟合;
采用最小二乘法或偏最小二乘法对样本点进行线性回归,得到转速与平均轴向力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为nm对应的回归平均轴向力预测值,k,b为回归系数;
步骤5、根据公式设计弹簧刚度K;
式中,为转速nb对应的回归平均轴向力预测值,为转速na对应的回归平均轴向力预测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红庆机械厂,未经西安红庆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878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4C 旋转活塞或摆动活塞的液体变容式机械
F04C2-00 旋转活塞式机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个元件都具有相同数目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啮合式,即带有与齿轮机构相似的配合构件的啮合
F04C2-22 .内轴式,与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具有同方向的运动,或其中的1个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啮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啮合处的运动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组中两组或多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这些组中的一个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间具有其他形式的运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