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47493.X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念欣;曾晖;董慧;贾崇雪;高龙永;刘建伟;张戈;栾吉益;陈万福;董洪壮;袁宇皓;李长新;孙宗辉;李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30 | 分类号: | C21C5/30;C21C7/06;C21C7/072;C21C7/076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阳 |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工序 钢水 含量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吹炼过程:顶底复吹转炉,吹炼过程中底吹采用全程吹氩气模式,按照正常装入制度、供氧制度、造渣制度和加料模式进行,合理、适时加入化渣剂及冷却剂,控制熔池均匀升温和炉渣良好的流动性;
2)控制终点氧含量:根据副枪TSC测量的碳含量和温度数据结果,结合出钢目标设计温度,精准计算后续冷却剂、再吹氧气量;
3)出钢准备:出钢前10s时,打开钢包的底吹氩气,钢包采用正常周转包,包内干净无残渣,底吹砖透气良好,钢包状况合格,出钢口圆滑规则无变形,采用“双挡渣”方法出钢;
4)顶渣保护:钢包准备到位、转炉倾倒至出钢角度,滑板挡渣挡住出钢时的前期炉渣,打开滑板开始出钢,出钢10s开始加入钢包顶渣,同时增大底吹氩气,加大氩气搅拌;
5)控制底吹氩气流量:出钢30s后调整底吹氩气流量;
6)脱氧合金化:出钢2min时按照脱氧顺序先弱后强的顺序依次加入锰铁合金、硅铁合金或硅锰铁合金、其他合金,然后再加入铝块,铝块加入量为钢种目标用量的2/3,最后根据工艺规程或后道工序脱硫造渣的要求,可适当补加部分顶渣及剩余的铝块;
7)出钢后吹氩气:根据出钢下渣检测结果,出钢下渣前开启滑板挡住后期渣,尽量减少出钢下渣,出钢时间控制在4min以内,出钢结束后继续吹氩弱搅拌,以不裸露钢水为原则,然后关闭钢包底吹氩气,加入钢包覆盖剂,等待进入下道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吹炼终点目标要求:炉渣碱度R=2.8~3.2,终点温度T=1640℃~1660℃,碳含量为0.04wt%~0.06wt%,终点钢水中氧含量为500ppm~70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吹炼终点拉碳枪位稳定不变保持20s以上,保证吹炼终点一次命中率,避免因温度低造成二次吹炼或温度过高的过氧化现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氩气流量为300NL/min~500NL/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钢包顶渣、吨钢参考加入量分别为2.5kg~3.0kg、0.6kg~1.2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底吹氩气流量为500NL/min~700NL/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出钢30s后底吹氩气流量为300NL/min~500NL/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控制炉渣中FeO含量为17wt%~18wt%,保证钢水有一定的氧化性,尽可能阻碍出钢过程中裸露钢水的吸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工序钢水氮含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出钢结束后继续吹氩弱搅拌时间设置为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74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