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转冲压压气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5878.2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刚;张鑫;张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52 | 分类号: | F04D29/52;F04D29/32;F04D29/053;F04D29/0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郭鹏鹏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压 压气 | ||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中压气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转冲压压气机,包括:外机匣;前级转子叶片,在外机匣内设置,位于外机匣的进口端;分流环,在外机匣内设置,位于外机匣的出口端,与外机匣间形成外涵流道;外涵流道的进口端正对前级转子叶片的叶尖部位;后级转子叶片,在分流环内设置,能够相对于前级转子叶片反向转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中压气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转冲压压气机。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高推重比的需求,对其中压气机提出了高压比、大流量的要求,当前,航空发动机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1)多级压气机串联,该种技术方案可达到航空发动机对压气机高压比以及大流量的要求,但其在整体上增加了压气的结构尺寸,占据较大的空间,挤占宝贵的空间资源,且具有较大的重量,与航空发动机当前减重的要求不符;
2)改装为对转冲压压气机,利用高压动叶高速出口气流在复杂尾缘激波流场中加速做功的原理实现对气流的增压,可满足航空发动机对压气机高压比的要求,但流量难以达到航空发动机对压气机大流量的要求。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转冲压压气机,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转冲压压气机,包括:
外机匣;
前级转子叶片,在外机匣内设置,位于外机匣的进口端;
分流环,在外机匣内设置,位于外机匣的出口端,与外机匣间形成外涵流道;外涵流道的进口端正对前级转子叶片的叶尖部位;
后级转子叶片,在分流环内设置,能够相对于前级转子叶片反向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对转冲压压气机中,还包括:
多个外涵流道支板,在外涵流道内沿周向设置,支撑在外机匣、分流环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对转冲压压气机中,还包括:
内机匣,在分流环内设置,与分流环之间形成内环流道;内涵流道的进口端正对后级转子叶片。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对转冲压压气机中,还包括:
多个内涵流道支板,在分流环、内机匣之间沿周向设置,支撑在分流环、内机匣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对转冲压压气机中,还包括:
后级驱动轴,一端与后级转子叶片连接,另一端自内机匣内伸出。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对转冲压压气机中,还包括:
后级支撑轴承,在内机匣、后级驱动轴之间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对转冲压压气机中,后级驱动轴为中空轴;
还包括:
前级驱动轴,一端连接与前级转子叶片连接,另一端伸入后级驱动轴内。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的对转冲压压气机中,前级驱动轴朝向前级转子叶片一端具有前向凸出部位;
对转冲压压气机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5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