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徽标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40195.8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3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孟;郑均;梁爽;石婉青;陈士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0 | 分类号: | B60R13/00;B60Q1/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徽标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徽标结构,包括壳体、固定连接在壳体口部的配光镜,其特征是:在所述配光镜的内表面覆盖有IMD膜片,在壳体内的底部上定位连接有电路板;在IMD膜片与电路板之间设有第一内配光镜和第二内配光镜;所述第一内配光镜靠近IMD膜片并卡接在壳体的口部,所述第二内配光镜卡接在电路板上;在所述电路板的上面设有三色发光二极管,在电路板背面的中下方设有线束接插点,在电路板的背面设有驱动器。本发明能够实现徽标点亮的个性化,解决现有车辆徽标色调单一的问题,有效提升发光徽标的均匀度和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标识,具体涉一种车辆徽标结构。
背景技术
光的应用代表未来汽车设计新的趋势和发展路线,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照明技术也在不断丰富和革新,人们对汽车的节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型将纯装饰的灯用在了外饰上,各种量产车型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横向贯穿灯带,肉眼可见的趋势是车外饰的发光源越来越多。而车标是汽车视觉上的中心点,如果周边都在发光而徽标不能发光,会形成视觉黑洞,汽车车标发光是必然趋势。随着汽车电气化的升级,电动汽车的车头不再需要进气格栅,取消格栅的车头变得较为单调,而发光车标的增加可以装饰车头,也可以与燃油车进行有效区分。
LED具有使用寿命长、发光效率高、节能、环保污染少等优点,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覆盖到汽车灯组设计、日行灯设计,车标也开始采用LED光源。灯光变化愈发多样化,车标点亮后边界是自由的,可变色、可律动、可实现不同的功能创意,如增强氛围感、增加仪式感等。为了营造汽车室内氛围,室内氛围灯的应用已经较为普及。而RGB LED是氛围灯的核心之一,室内氛围灯的多彩颜色主要靠它来实现。RGB色彩模式是公益界的一种颜色标准,通过对红(R)、绿(G)、蓝(B)三种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包含人类视觉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
CN 113335196A 公开了“一种车辆徽标总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开口和靠近所述开口的孔。所述壳体在其侧面上限定透光特征件。透镜靠近所述开口联接到所述壳体。所述透镜限定至少一个光栅。基于图像的总成限定传感器场以获得数据。所述基于图像的总成限定投影仪场以显示投影图像。第一光源被配置为引导光通过所述透光特征件。第二光源被配置为引导光通过所述透镜。所述至少一个光栅被配置为衍射从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
CN 101559741 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光徽标”,包括徽标本体,在徽标本体背面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上布置有LED发光二极管及控制线路,所述徽标本体与导光板固定连接在车身上。所述控制线路包括变压电阻、光感传感器和光感开关,所述LED发光二极管与变压电阻电连接,变压电阻与光感传感器电连接,光感传感器与光感开关电连接,光感开关与车载蓄电池电连接。在所述徽标本体和导光板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漫反射层。本发明能在光线充足或不足的情况下,均能够实现自动发光,使得车辆徽标可见。
上述两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都不失为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徽标结构,其能够实现徽标点亮的个性化,解决现有车辆徽标色调单一的问题,有效提升发光徽标的均匀度和多样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辆徽标结构,包括壳体、固定连接在壳体口部的配光镜,其特征是:在所述配光镜的内表面覆盖有IMD膜片,在壳体内的底部上定位连接有电路板;在IMD膜片与电路板之间设有第一内配光镜和第二内配光镜;所述第一内配光镜靠近IMD膜片并卡接在壳体的口部,所述第二内配光镜卡接在电路板上;在所述电路板的上面设有三色发光二极管,在电路板背面的中下方设有线束接插点,在电路板的背面设有驱动器。
进一步,所述配光镜的外面划分为透光区域和非透光区域,以显示车辆徽标。
进一步,所述IMD膜片通过膜内注塑的方式,覆盖在内配光镜的内表面。
进一步,所述配光镜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401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