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在舱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润滑油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8232.1 | 申请日: | 2021-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1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武雷;石生龙;卢海洋;付佳杰;彭阿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廖辉;仇蕾安 |
地址: | 443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舱外注排油 海水 润滑 油路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海水液压浮力均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在舱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注排油口组件、进排气口组件、自补偿补油组件和油管总成,所述注排油口组件和进排气口组件设置在舱体上,并分别设置注排油通道和进排气通道;所述自补偿补油组件设置在舱体内侧,并设置有补油通道;所述注排油通道与舱体内侧的海水泵、补油通道与所述海水泵、及补油通道与进排气通道之间分别通过油管总成连通,并形成贯通的润滑油路;所述注排油口组件用于向润滑油路进行注油和排油;所述进排气口组件用于在润滑油路进油时排气,排油时进气;所述自补偿补油组件用于在海水泵刮油漏油时,向海水泵自补偿补油。本发明具有维护操作简单、维护时间短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液压浮力均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可在舱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润滑油路系统。
背景技术
水下潜航器在航行过程中因海水密度变化,会导致其浮态产生较大变化,进而影响水下航行姿态的稳定性,其中可通过海水液压浮力均衡系统向水舱注排水,改变航行器自身质量来实现浮态平衡。轴向柱塞式海水泵是海水液压浮力均衡系统的关键元件,为海水液压系统提供海水注入和排出的动力。工作过程中,海水泵内部柱塞和主轴的高速运动产生大量摩擦和热量,此时需要注入抗磨润滑油对运动副进行润滑,提高海水泵的使用寿命。海水泵柱塞一端为海水介质,一端为润滑油,柱塞累计工作一定时间,大量往复运动过程中会将少量海水刮入油腔内部,也会将少量润滑油随着油水混合物刮出油腔,润滑油品质和含油量也会逐渐下降,影响海水泵正常工作,因此润滑油需要定期更换。
海水液压系统安装于浮力均衡密封舱体内部,更换海水泵润滑油往往需要分段拆舱后实现,内部操作空间狭小可能带来操作不便,换油过程中也易污染舱体内部,因此带来维护时间长、操作体验差、产生额外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在舱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润滑油路系统,解决海水液压浮力均衡系统通过拆舱更换海水泵润滑油带来的时间长、操作不便的问题,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也易于实现。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舱外注排油的海水泵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注排油口组件、进排气口组件、自补偿补油组件和油管总成,所述注排油口组件和进排气口组件设置在外部舱体上,并分别设置注排油通道和进排气通道;所述自补偿补油组件设置在舱体内侧,并设置有补油通道;所述注排油通道与舱体内侧的海水泵、补油通道与所述海水泵、及补油通道与进排气通道之间分别通过油管总成连通,并形成贯通的润滑油路;
所述注排油口组件用于向所述润滑油路进行注油和排油;所述进排气口组件用于在润滑油路进油时向舱体外侧排气,排油时进气;所述自补偿补油组件用于在海水泵刮油漏油时,向海水泵自补偿补油。
进一步的,所述海水泵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泵端接头,两个所述泵端接头分别通过油管总成与对应的自补偿补油组件、进排气口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注排油口组件在舱体上的安装位置比海水泵的下油口低,所述进排气口组件在舱体上的安装位置比海水泵的上油口高。
进一步的,所述注排油口组件包括油口封头、单向接头和注排油口接头,所述油口封头与注排油口接头的端部旋紧安装;所述单向接头设置在所述油口封内腔,安装于注排油口接头的端口,并与注排油口接头形成注排油通道;所述注排油口接头外表面与舱体连接,端部连接与所述注排油口通道连通的油管总成;所述油口封头位于所述舱体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接头与所述注排油口接头对应的端面之间设置密封平垫进行密封;所述注排油口接头的表面与所述舱体内壁之间、及与所述油口封头内壁之间分别进行径向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进排气口组件包括气口封头和进排气口接头,所述进排气口接头上设置凹孔作为进排气通道,所述气口封头安装于所述进排气口接头的凹孔内;所述气口封头的端部位于所述舱体外侧,并与所述进排气口接头之间进行径向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宜昌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8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