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行业碳排放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6637.1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7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邓资银;刘念;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陈圣清 |
地址: | 101199 北京市通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行业 排放 分析 方法 | ||
1.一种电力行业碳排放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将电力行业划分为多个机构,获取不同机构的电力设备参数;
步骤2、根据不同机构的电力设备参数计算该机构的理论碳排放值,并根据不同机构的理论碳排放值计算电力行业整体的理论碳排放值;
步骤3、每隔预设时间获取不同机构的运行参数,根据不同机构的运行参数计算该机构的实际碳排放值,并根据不同机构的实际碳排放值计算电力行业整体的实际碳排放值;
步骤4、将电力行业整体的理论碳排放值和实际碳排放值进行比对,当比对差值大于第一比对阈值时,输出碳排放超标信号;
步骤5、当接收到碳排放超标信号后,对电力行业的运行设备进行碳排放排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行业碳排放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步骤11、将电力行业划分为供给生产端和使用端;
步骤12、将供给生产端再次划分为生产端、传输端、变电端和分配端;
步骤13、获取生产端的设备生产功率,获取传输端的电压值、传输线路长度和传输线径,获取变电端的设备变电功率以及获取分配端的设备分配功率、分配电压、分配线路长度和分配线径;
步骤14、将使用端的参数设定为用电量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行业碳排放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步骤21、将生产端的设备生产功率输入生产理论碳排放公式中,计算生产端理论碳排放值;
步骤22、将传输端的电压值、传输线路长度和传输线径输入传输理论碳排放公式中,计算传输端理论碳排放值;
步骤23、将变电端的设备变电功率输入变电理论碳排放公式中,计算变电端理论碳排放值;
步骤24、将分配端的设备分配功率、分配电压、分配线路长度和分配线径输入分配理论碳排放公式中,计算分配端理论碳排放值;
步骤25、将使用端的用电量参数输入使用端理论碳排放公式中,计算使用端理论碳排放值;
步骤26、对生产端、传输端、变电端、分配端和使用端的理论碳排放值求和,得到电力行业整体的理论碳排放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行业碳排放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理论碳排放公式为:
Tlsc=a1×Wsc
式中,Tlsc为生产端理论碳排放值,a1为生产端的理论碳排放转换系数且a1>0,Wsc为生产端的设备生产功率;
传输理论碳排放公式为:
式中,Tlcs为传输端理论碳排放值,a2为传输端的理论碳排放转换系数且a2>0,CDcs为传输端的传输线路长度,Vcs为传输端的电压值,XJcs为传输端的传输线径;
变电理论碳排放公式为:
Tlbd=a3×Wbd
式中,Tlbd为变电端理论碳排放值,a3为变电端的理论碳排放转换系数且a3>0,Wbd为变电端的设备变电功率;
分配理论碳排放公式为:
式中,Tlfp为分配端理论碳排放值,a4为分配端的理论碳排放转换系数且a4>0,CDfp为分配端的分配线路长度,Vfp为分配端的分配电压,XJfp为分配端的分配线径,Wfp为分配端的设备分配功率;
使用端理论碳排放公式为:
Tlsy=a5×Iyd
式中,Tlsy为使用端理论碳排放值,a5为使用端的理论碳排放转换系数且a5>0,Iyd为用电量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特斯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66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通讯协调服务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