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实协同的干扰模拟平台及干扰模拟实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435297.0 | 申请日: | 2021-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2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付垠凯;李民;刘垚圻;李红光;石晶林;周德恒;周一青;施渊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H04W24/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万欢欢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虚实 协同 干扰 模拟 平台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虚实协同的干扰模拟平台及干扰模拟实现方法,通过设置从远程管控平台到干扰机实现方法再到射频前端的干扰模拟平台架构,为通信链路传输尤其是抗干扰能力方面提供模拟测试。该干扰模拟平台设计与实现方法适用于多种通信环境,可以生成多种干扰信号,为通信传输提供有针对性的测试,可以为抗干扰算法的测试提供帮助,为重点领域如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算法提供样机测试环境,防止在通信对抗中处于劣势。另外,在虚实映射平台接口、交互结构、参数配置方法、干扰数据生成方式、多种干扰方式的实现与加载、可选调制方式的干扰功能等方面展开了设置,在满足更广泛的需求同时,达到干扰效果更强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虚实协同的干扰模拟平台及干扰模拟实现方法,特别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磁干扰越来越强,因此在卫星通信领域对信号抗干扰的需求以及传输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科研机构、通信公司针对抗干扰算法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多成果,但是抗干扰算法的性能难以得到验证,仅仅依靠理论结果以及软件仿真平台的验证对结论的支撑略显不足,因此需要通过真实干扰机进行模拟测试来配合说明。
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干扰机主要是针对手机或者WIFI通信进行干扰,支持的干扰频段较为固定,对算法的验证和支撑较为简单,仅仅依靠调整发射信号的频率便可以避免干扰,无法满足多种多样的干扰测试要求。除此之外,通过固定的硬件设备来实现通信链路,往往也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干扰信号的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出一种基于虚实协同的干扰模拟平台及干扰模拟实现方法,为通信链路传输尤其是抗干扰能力方面提供模拟测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虚实协同的干扰模拟平台,该平台具体包括:
射频前端,包括接收机射频前端和发射机射频前端,被设置为用于待干扰信号的接收以及干扰信号的发射;
远程综合管控平台,被设置为与用户的交互,完成干扰机参数的设置;
软件无线电平台干扰机,包括干扰机软件,被设置为根据远程综合管控平台设置的参数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对所述射频前端进行参数配置,生成干扰信号。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远程综合管控平台首先根据用户需求,部署待进行测试的通信场景以及干扰机的数量,并生成配置文件;其次,软件无线电平台干扰机读取远程管控平台传输的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中的参数配置干扰方式并生成干扰信号;随后根据预设调制方式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对射频前端进行参数设置,将生成的干扰信号传输给射频前端;最后,射频前端以指定的增益、频率和带宽接收和发射干扰信号。
基于虚实结合的综合试验验证平台不仅可以生成多种干扰信号,适用于多种通信环境,为通信传输提供有针对性的测试,还可以为抗干扰算法的测试提供帮助,为重点领域如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算法提供样机测试环境,防止在通信对抗中处于劣势。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在自适应干扰模式下,所述射频前端的接收天线通过扫频的方式截获待干扰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数字信号处理部分,所述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将根据待干扰信号自适应地进行参数配置,生成并发射对应的干扰信号,实现跟踪式干扰。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远程综合管控平台与所述软件无线电平台干扰机进行数据传输时,进一步包括:开始测试、参数传输、参数更新、状态获取、暂停测试、停止测试六种数据交互处理流程。
所述远程综合管控平台与所述软件无线电平台干扰机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shell脚本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参数传输和参数更新中涉及到的参数,通过文件进行传输,进一步的,通过将用户设置的参数保存在配置文件中传输给所述软件无线电平台干扰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未经中科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52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