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4600.5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1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文;王超;郭广鑫;董佳涵;王小虎;任天宇;师恩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28/04;H04W28/06;H04W52/24;H04W52/38;H04L25/03;H04B17/391;H04B17/3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文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包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短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用户端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信道参数;根据所述信道参数,确定所述用户端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的匹配方法;根据所述匹配方法,确定匹配的用户对,计算出所述用户对中每个用户设备在传输过程的块长度;根据所述块长度,提取出短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有效数据,并发送所述有效数据。本申请解决了在短数据包通信中,存在串行干扰,且在功率差异化较大的情况下,会造成接收功率较小的用户设备传输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线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短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物联网中大量应用电力线通信方式,在电力线通信中,给出的方案一般都是基于传输视频、数据流量的长数据包通信方案;随着电力物联网应用在低压配电网以及中压配电网中,采用电力线通信的方式对时延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长数据包通信已经不能适应时延短的需求,从而需要引进短数据包传输方式。同时,由于电力物联网中需要采集数据的设备和传感器很多,且中心节点传输控制信息时,其时间和频谱资源受限,正交的多址接入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接入的需求。
在电力线通信中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能够增加接入设备,完成多于两个用户的传输,但非正交多址接入方式在通信过程中会产生串行干扰。可采用用户功率差异化的方法消除串行干扰,但在短数据包通信中,如果用户功率差异化较大,将会降低接收功率较小的用户的短数据包传输性能。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在短数据包通信中,存在串行干扰,且在功率差异化较大的情况下,会造成接收功率较小的用户设备传输性能下降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短数据包传输方法,包括:确定用户端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信道参数,其中,所述信道参数至少包括: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线路损耗;根据所述信道参数,确定所述用户端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的匹配方法;根据所述匹配方法,确定匹配的用户对,并确定所述用户对中每个用户设备在传输过程中的块长度;根据所述块长度,提取出短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有效数据,并发送所述有效数据。
可选地,确定用户端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信道参数,包括:基于所述用户端中每个用户设备的导频序列与发送端传送给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数据符号序列,确定传输过程中的合成数据;基于所述合成数据,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距离;基于所述传输距离,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线路损耗。
可选地,根据所述信道参数,确定所述用户端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的匹配方法,包括:至少基于所述信道参数中的线路损耗,构建从发送端到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模型;基于所述信道模型,确定所述发送端传输给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数据;对所述发送端传输给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数据和所述每个用户设备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向量化计算,得到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向量矩阵;基于所述向量矩阵,逐一确定所述用户端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的关联系数,其中,所述关联系数用于指示所述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串行干扰的程度;基于所述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的关联系数,确定所述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的匹配方法。
可选地,至少基于所述信道参数中的线路损耗,构建从发送端到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信道模型之后,包括:基于所述信道模型,确定所述信道模型中的噪声参数。
可选地,基于所述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的关联系数,确定所述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的匹配方法,包括:将所述用户端中每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用户端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间的关联系数进行对比,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与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间最小的关联系数;基于所述最小的关联系数,确定所述任意两个用户设备间的目标关联系数。基于所述目标关联系数,确定所述用户端中相匹配的任意两个用户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46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输送装置及钢轨闪光焊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烟块煤在高炉中的劣化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