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单元与通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33846.0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7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贾飞飞;杨长城;杨仲凯;王强;苏国生;刘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24;H01Q1/36;H01Q1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章上晓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单元 通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单元与通信装置,天线单元包括反射板、馈电网络、辐射单元与馈电组件。反射板设有金属反射面。馈电网络与金属反射面相互隔离设置。辐射单元设置于反射板上,辐射单元与金属反射面电性连接。馈电组件与辐射单元相连,馈电组件与馈电网络的网络信号收发端耦合相连。由于馈电组件与馈电网络的网络信号收发端耦合相连,即组装过程中,无需使得馈电组件与网络信号收发端两者以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如此能避免如传统技术中电镀焊接导致的污染环境,能降低成本;无需镀锡,以保证辐射效率;减少了焊点,以保证天线单元的产品性能,保证互调指标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单元与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对基站天线提出了高集成度、高辐射效率、高指标要求、绿色环保等更高要求。天线单元的馈电组件与馈电网络之间采用直接连接方式,避免采用同轴电缆连接等方式可以大幅提升天线的集成度并降低插损,提升辐射效率成为越来越多天线厂商的设计选择。但在此技术中,通常需要将馈电组件与馈电网络焊接来达到馈电目的,此时馈电组件与馈电网络都需要通过电镀的方式相连,从而造成了至少如下缺陷:(1)电镀造成生产成本增高,污染环境;(2)由于锡的导电率较铝铜等金属低,镀锡将导致插入损耗升高,辐射效率下降;(3)馈电组件与馈电网络焊接增加了较多焊点,影响互调指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单元与通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天线单元,所述天线单元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设有金属反射面;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与所述金属反射面相互隔离设置;辐射单元,所述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反射板上,所述辐射单元与所述金属反射面电性连接;馈电组件与第一耦合块,所述馈电组件与所述辐射单元相连,所述第一耦合块设有第一耦合腔室;所述馈电组件与所述第一耦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网络信号收发端伸入到所述第一耦合腔室内与所述第一耦合块耦合相连;或者,所述网络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耦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馈电组件的插入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耦合腔室内与所述第一耦合块耦合相连。
上述的天线单元,由于辐射单元与金属反射面电性连接,辐射单元与馈电组件相连,馈电组件与网络信号收发端耦合相连,即反射板、辐射单元、馈电组件与馈电网络所组合形成的结构相当于是天线单元。其中,由于馈电组件与馈电网络的网络信号收发端耦合相连,即组装过程中,无需使得馈电组件与网络信号收发端两者以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如此能避免如传统技术中电镀焊接导致的污染环境,能降低成本;无需镀锡,以保证辐射效率;减少了焊点,以保证天线单元的产品性能,保证互调指标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单元还包括第一耦合块,所述第一耦合块设有第一耦合腔室;所述馈电组件与所述第一耦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网络信号收发端伸入到所述第一耦合腔室内与所述第一耦合块耦合相连;或者,所述网络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耦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馈电组件的插入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耦合腔室内与所述第一耦合块耦合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馈电组件与所述第一耦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时,所述网络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耦合腔室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离件,所述第一绝缘隔离件用于使得所述网络信号收发端伸入到所述第一耦合腔室内时与所述第一耦合腔室的内壁绝缘隔离;
当所述网络信号收发端与所述第一耦合块为一体化结构时,所述插入部与所述第一耦合腔室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绝缘隔离件,所述第二绝缘隔离件用于使得所述插入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耦合腔室内时与所述第一耦合腔室的内壁绝缘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隔离件为套设所述网络信号收发端外的绝缘套,或者设置于所述网络信号收发端的外壁上的氧化层,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耦合腔室的内壁的氧化层;所述第二绝缘隔离件为套设所述插入部外的绝缘套,或者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的氧化层,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一耦合腔室的内壁的氧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3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