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尼龙鱼线与连接环的无结打结法及主线复合8字结打结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32138.5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0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垂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91/00 | 分类号: | A01K9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丁洁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尼龙 连接 打结 主线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尼龙鱼线与连接环的无结打结法及主线复合8字结打结法,该无结打结法通过副线(1)下转穿连接环(2)后与主线(3)交汇后形成第一交叉锁紧点(5),所述副线(1)再回穿所述连接环(2)后与所述主线(3)或所述副线(1)交汇形成第二交叉锁紧点(6);收紧所述副线(1)时,所述第一交叉锁紧点(5)和所述第二交叉锁紧点(6)对所述主线(3)进行锁紧定位,收紧副线完成打结。该打结法既没有“切线结”又不损伤主线且易于操作的无结打结方法,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尼龙(聚酰胺)鱼线的结节强度,防止了因结节不当导致的切线跑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尼龙鱼线与连接环的无结打结法及主线复合8字结打结法。
背景技术
尼龙(聚酰胺)鱼线是目前钓者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鱼线,这种鱼线的密度在1.13-1.15之间,它的优点是鱼线表面光滑、水阻小、直线拉力强、综合性能好、性价比高、既能快速切水又不会因密度过大而出现压漂降低线组灵敏度的情况;它的缺点是抗老化性能差,天气冷暖变化会导致鱼线出现比较明显的软硬变化单丝分子捆绑变形后容易被破坏,拉力值下降,所以对打结方式要求较高,打结方式不正确或操作顺序和方法不同都会直接导致尼龙(聚酰胺)鱼线的结节抗拉强度大幅下降(降幅在30-50%之间)。
事实上,几乎每个使用这种鱼线的钓者都有切线跑鱼的经历。在主线子线足够大且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切线点几乎都是在8字环或竿稍的打结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打结方式不对,线结中存在“切线结”,导致主线拉力大大下降;二是打结方式正确,但操作顺序和方法有问题,导致主线在打结过程中受到损伤,主线拉力大幅度下降。
纵观现在流行的各种连接环打结方法,几乎都是采取“主线收紧”的方式进行打结,而“主线收紧”的最大问题就是当主线抽拉收紧时容易产生变形遭到损伤,使尼龙(聚酰胺)鱼线单丝分子被破坏,这是切线点几乎都是在打结处的主要原因。再看现在流行的各种主线8字结打结方法,则多采用“双线双圈”的打结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问题就是当主线受力时,外侧线圈产生的交叉挤压力矩会快速传递并集中在一个点上,对主线上形成切割力矩,然后切线跑鱼。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行的打结方法中存在的“切线结”和“主线收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没有“切线结”又不损伤主线且易于操作的尼龙鱼线与连接环的无结打结法,该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尼龙(聚酰胺)鱼线的结节强度,防止因结节不当导致的切线跑鱼。
为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在此提供的尼龙鱼线与连接环的无结打结法包括以下方案:
第一种方案,该方法通过副线下转穿连接环后与主线交汇后形成第一交叉锁紧点,所述副线再回穿所述连接环后与所述主线或所述副线交汇形成第二交叉锁紧点;收紧所述副线时,所述第一交叉锁紧点和所述第二交叉锁紧点对所述主线进行锁紧定位,收紧副线完成打结。
该方案第一、第二交叉点的形成给无结打结法提供了对主线交叉锁紧定位,为后续收紧副线创造了条件,双线过环除了在下拉副线时对主线的锁紧定位外,还能有效地增加鱼线与连接环的接触减少松动摩擦、确保主线拉力不受损伤。
第二种方案,该方法通过逐圈形成锁紧点来完成三线交叉挤压对主线进行定位锁紧;通过副线穿连接环后与主线交汇形成第三交叉锁紧点,所述副线回穿所述连接环后与所述主线交汇形成第四交叉锁紧点,所述副线再次回穿所述连接环后与所述主线交汇形成第五交叉锁紧点;下拉收紧所述副线时,所述第三交叉锁紧点、所述第四交叉锁紧点和所述第五交叉锁紧点对所述主线进行锁紧定位,收紧副线完成打结。
第二种方案与第一种方案不同的地方是通过逐圈形成锁紧点来完成三线交叉挤压对主线进行定位锁紧,三次交叉逐圈锁紧对主线的定位更为精准且能扩大鱼线与连接环的接触面有效分担受力。三线过环锁紧较第一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三线锁紧较双线锁紧多出一道线圈使其在锁紧定位和受力分担的性能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垂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垂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321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