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天用大腔径比补偿器连续成形模具及其成形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29832.1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7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友;王贺;李继光;张杰刚;陶现宾;张艳丰;彭江涛;王东;初冠南;孙磊;梁立冬;赵培钧;孟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35/00;B21D53/9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魏凤巍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天 用大腔径 补偿 连续 成形 模具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航天用大腔径比补偿器连续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模组(1)和固定模组(2),所述移动模组(1)和固定模组(2)均为直径可调的环形体结构,移动模组(1)用于控制工件(3)的减薄率和型面精度,移动模组(1)中部设有固定模组(2),固定模组(2)用于定位工件(3)波形,所述移动模组(1)、固定模组(2)均安装至外部成形设备内;
所述移动模组(1)包括若干个移动模单元(11),每个移动模单元(11)均为扇形结构,多个移动模单元(11)组成一个直径可调的环形体结构,所述固定模组(2)位于环形体结构中心处;
所述移动模单元(11)包括移动模本体(111)和移动芯模(112),所述移动模本体(111)一侧设有固定模组(2),移动模本体(111)底部固定连接至移动芯模(112),所述移动芯模(112)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移动芯模(112)顶部开设有一号密封进气口(113),所述一号密封进气口(113)为L形结构;
所述移动模本体(111)为异形结构,移动模本体(111)与移动芯模(112)之间还预留有进出孔(114),进出孔(114)用于放置工件(3);
所述固定模组(2)包括固定模本体(21)和固定芯模(22),所述固定模本体(21)为环形体结构,所述固定模本体(21)底部设有固定芯模(22),固定模本体(21)位于固定芯模(22)顶部一侧,固定芯模(22)顶部另一侧设有移动芯模(112),固定芯模(22)顶部靠近移动芯模(112)一侧开设有成形进气口(221),固定芯模(22)顶部靠近固定芯模(22)一侧开设有二号密封进气口(222);
所述固定模本体(21)底部还开设有凹槽(212),凹槽(212)内设有直边段、波形段,所述直边段、波形段之间的间隙距离不小于1mm;
应用航天用大腔径比补偿器连续成形模具的成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成形工艺参数;
S2、通过航天用大腔径比补偿器连续成形模具对工件(3)进行连续成形操作;
在步骤S1中的所述成形工艺参数分别包括内压、补料量、加载路径;
在步骤S2中的所述连续成形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S21、在移动模组(1)内对工件(3)进行上料;
S22、将移动模组(1)和固定模组(2)闭合,对工件(3)加压保压,成形补偿器波纹;
S23、移动移动模组(1),对工件(3)进行开模;
S24、移动固定模组(2),对工件(3)进行纵向开模,即可得到成形的工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用大腔径比补偿器连续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单元(11)还设有一号密封圈(115),所述一号密封圈(115)位于一号密封进气口(1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用大腔径比补偿器连续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本体(21)底部设有倒角(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用大腔径比补偿器连续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组(2)还设有二号密封圈(23),所述二号密封圈(23)位于二号密封进气口(22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983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5G工业园区规划的碳排放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地毯成型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