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消光细旦聚酰胺56预取向丝及其熔体直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7583.2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0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朝续;秦兵兵;刘修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8 | 分类号: | D01D5/08;D01D13/00;D01D4/04;D01F6/60;D01F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消光细旦 聚酰胺 56 取向 及其 熔体直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消光细旦生物基聚酰胺56预取向丝及其熔体直纺方法。本发明的全消光细旦聚酰胺56预取向丝生产稳定,飘单丝与注头丝少,纤维制成率高,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酰胺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全消光聚酰胺56熔体直纺细旦预取向丝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熔体纺丝是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形方法之一,简称熔纺。熔纺分直接纺丝法和切片纺丝法。直接纺丝是将聚合后的聚合物熔体直接送往纺丝;切片纺丝则需将高聚物溶体经铸带、切粒、干燥等纺前准备工序而后送往纺丝。
聚酰胺6的聚合物中单体含量较高(约为10wt%),切片需要萃取后才能实现熔融纺丝,目前无法实现产业化熔体直纺。聚酰胺66纺丝过程中则容易产生凝胶、染色困难等问题,在民用丝的熔体直纺技术上面临较大困难,在工业丝领域虽然部分实现了熔体直纺,但熔体输送管道与纺丝箱体需要定期进行拆卸、煅烧与清洗,增加了纺丝成本。
专利号CN105669969 B公开了一种尼龙6聚合方法及其熔体直纺方法,通过先低温制备聚酰胺6预聚体,预先控制熔体中低聚物含量,然后通过缩聚反应动力学强化的方法,在环状低聚物未大量生成前完成聚合,获得一定分子量的尼龙6聚合物熔体,所得产物中,可萃取物含量≤1.5wt%,环状二聚体含量≤0.2wt%;然后,缩聚反应动力学强化结束后直接熔融纺丝成形,但是仍没有技术突破与工业化案例。
专利号CN103668510 A公开了一种生产细旦或超细旦尼龙66长丝的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蒸发器、预热器、反应器、闪蒸器和后缩聚器系统,将尼龙66盐水溶液通过缩聚反应之后得到尼龙66熔体,然后将尼龙66熔体直接进行纺丝制备细旦或超细旦尼龙66POY长丝,所述纺丝速度为4200-4300m/min,纺丝速度低,产量低,且纤维强度低。
生物基聚酰胺56采用生物基戊二胺作为单体原料,每单位重量生物基聚酰胺56对应的碳排放比相同重量尼龙66、尼龙6的碳排放减少50%以上。生物基聚酰胺56的应用推广将对改善我国关键材料对外进口依赖有着积极作用,对于解决化石资源依赖和低碳减排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基聚酰胺56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吸湿快干性、亲肤性、耐磨性和良好的柔软性以及低温易染特征等,目前在民用长丝、短纤维、工业丝、连续膨体长丝、单丝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于全消光聚酰胺56熔体直纺一步法制备细旦预取向丝无相关研究与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生物基聚酰胺56熔体直纺产业化生产要求,本发明通过优化熔体直纺工艺,制备获得了大容量高性能的生物基聚酰胺56预取向丝,生产稳定,飘单丝与注头丝少,纤维制成率高,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消光细旦聚酰胺56预取向丝,其通过熔体直纺一步法制备获得,所述全消光细旦聚酰胺56预取向丝的纤度≤95dtex,,或者为≤78dtex,或者为≤60dtex,或者为≤50dtex,例如14-95dtex。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全消光细旦聚酰胺56预取向丝的条干不匀率≤1.0%,优选为≤0.9%,进一步优选为≤0.85%,更进一步优选为≤0.8%。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全消光细旦聚酰胺56预取向丝的断裂强度为3.1-4.3cN/dtex;断裂强度变异系数(CV)%≤4%,优选为≤3.5%,进一步优选为≤3.0%,更进一步优选为≤2.5%。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全消光细旦聚酰胺56预取向丝的断裂伸长率为60-95%;断裂伸长率变异系数(CV)%≤4.5%,优选为≤4.0%,进一步优选为≤3.5%,更进一步优选为≤3.0%。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全消光细旦聚酰胺56预取向丝的断裂强度为3.2-4.2cN/dtex,或者为3.3-4.1cN/dtex,或者为3.4-4.0cN/dtex;和/或,断裂伸长率为68-86%,或者为70-83%,或者为72-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未经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IBT美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75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