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框式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幕墙建筑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7192.0 | 申请日: | 2021-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2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江宁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驰建筑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2/96;H02S20/26;F24S20/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张菊萍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框式 太阳能 光热 一体化 幕墙 建筑 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框式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幕墙建筑构件,属于光伏幕墙领域,一种隐框式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幕墙建筑构件,通过将太阳能真空管和光伏发电板均安装在幕墙主体的内部,可以在光伏发电的同时对光热进行收集使用,便于提升能源利用率,同时,通过将框架套设在幕墙主体外侧开设的卡槽中,并通过扭力弹簧将卡爪弹性转动连接在框架内部开设的通槽中,借助于卡爪的卡合,可以对框架和幕墙主体之间实现快速连接,并通过相邻两个框架间的抵接进行限制,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连接的快速性和牢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幕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隐框式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幕墙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光伏光热幕墙是一种将光伏发电技术以及光热技术与建筑幕墙相结合的建筑设备,其在对建筑外墙进行装饰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及热能,从而有效体现现如今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逐渐推广至光照条件较为充足的建筑物外墙搭建中。
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幕墙在安装时,结构框架与幕墙主体之间通常通过夹持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为保障幕墙与框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在幕墙的四周均需要进行固定,这就导致了框架与幕墙之间的连接过于繁琐,影响光伏光热幕墙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隐框式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幕墙建筑构件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框式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幕墙建筑构件,可以实现对框架与光伏光热幕墙间的快速连接,通过在幕墙主体的四周侧边上开设有凹陷在内侧的卡槽,并在框架内部开设的通槽中弹性转动连接有卡爪,借助于卡爪卡合在卡槽的内部,可以使得框架与幕墙主体快速连接,借助相邻两个幕墙主体无缝拼接时彼此之间卡爪的相互抵触,对卡爪进行有效限制,保障了安装后的结构牢固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隐框式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幕墙建筑构件,包括幕墙主体,幕墙主体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太阳能真空管和光伏发电板,幕墙主体的侧面外端壁上环绕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外侧套设有框架,框架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槽,且每个通槽的内部均通过扭力弹簧转动连接有卡爪,卡爪卡合在卡槽的内部,框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龙骨架。
进一步的,太阳能真空管的内部设置为往复循环的S形结构,太阳能真空管均匀平铺在光伏发电板的正面。
进一步的,太阳能真空管上共设置有两个接口,且两个接口分别固定安装在幕墙主体左右两侧同一高度处,两个接口设置在幕墙主体的侧边上方位置处。
进一步的,框架的侧边与幕墙主体的侧边相齐平,卡爪的外端壁与框架的侧边相齐平。
进一步的,通槽内端壁上贴近于框架中间位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
进一步的,位于太阳能真空管左端的接口内滑动连接有延伸至接口外侧的插管,且插管的外侧尺寸与接口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插管的右侧安装有固定连接在接口内的直弹簧,插管通过直弹簧与接口弹性滑动连接,插管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每个框架的背面均设置有四个龙骨架,且四个龙骨架呈两横两纵的井字形结构安装在框架的背面,龙骨架和框架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光伏发电板的背面连接有延伸至幕墙主体外侧的导线,且导线穿插在竖直设置的龙骨架内部。
进一步的,每个龙骨架上均设置有多个嵌入槽,且嵌入槽的深度设置为龙骨架厚度的一半,横纵相交的两个龙骨架于嵌入槽处拼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横纵相交的两个龙骨架的连接处均匀固定有多个为L形结构的加固板,连接件的截面设置为“日”字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驰建筑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未经云驰建筑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71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