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组件、其制造方法以及焊头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26312.5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5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白鸟雅之;龟田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刘余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组件 制造 方法 以及 焊头片 | ||
将汇流条放置在砧座上,并且将线缆的芯线放置在汇流条上。当使用焊头片将芯线压到汇流条上时,对芯线施加超声波振动以将芯线接合到汇流条。焊头片具有两个平坦部和位于平坦部之间的凹入部。当使用焊头片将芯线压到汇流条上时,平坦部中的每一个和汇流条将芯线的一部分夹在它们之间,同时凹入部和汇流条将芯线的剩余部分置于它们之间。芯线的被夹住部中的每个部分没有到达相应平坦部的外端,以在相应平坦部与汇流条之间留出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线缆组件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的焊头片以及通过该方法制造的线缆组件。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线缆组件,其中线缆的芯线连接到汇流条(busbar)。制造这种线缆组件的一种方法有超声波接合法。JP2017-162635A(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超声波接合法制造线缆组件的方法的示例。
参照图17,将围绕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制造带有端子的电线(线缆组件)的方法进行描述。首先,将汇流条92放置在砧座(anvil)90上。接下来,将包覆电线(线缆)94的芯线940放置在汇流条92上。接下来,使用焊接焊头(焊头片)96,将芯线940压到汇流条92上,并对芯线940施加高频振动(超声波振动)。因此,芯线940被接合到汇流条92上。
如图18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了芯线940刚好填满焊接焊头96的槽960并且焊接焊头96的尖端与汇流条92接触的状态。然而,在焊接焊头96与汇流条92接触的状态下,焊接焊头96受到来自汇流条92的反作用力,从而减小了将芯线940压到汇流条92上的力。另外,来自焊接焊头96的超声波振动通过焊接焊头96的、与汇流条92接触的接触面而外泄到汇流条92,从而减小了施加到芯线940的超声波振动。因此,专利文献1的制造带有端子的电线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焊接焊头96将芯线940压到汇流条92上的力可能不足,并且从焊接焊头96向芯线940施加的超声波振动可能不足。此外,芯线940与汇流条92之间的接触状态取决于芯线940的制造偏差(manufacturing variation)等,并且可能无法期望其可重复性。因此,专利文献1的制造带有端子的电线的方法存在如下问题:焊接焊头96将芯线940压到汇流条92上的力具有偏差(variation),并且从焊接焊头96向芯线940施加的超声波振动具有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线缆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稳定地制造在线缆组件的接合面中具有适当的抗拉强度的线缆组件。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制造线缆组件的方法中使用的焊头片。此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接合面中具有适当的抗拉强度的线缆组件。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线缆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汇流条放置在砧座上;将线缆的芯线放置在汇流条上;并且当使用焊头片将芯线压在汇流条上时,对芯线施加超声波振动以将芯线接合到汇流条。焊头片具有沿第一水平方向彼此分开的两个平坦部和沿第一水平方向位于平坦部之间的凹入部。平坦部和凹入部均沿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当使用焊头片将芯线压到汇流条上时,平坦部中的每一个和汇流条将芯线的一部分夹在它们之间,同时凹入部和汇流条将芯线的剩余部分置于它们之间。芯线的被夹住部分中的、被夹在相应平坦部与汇流条之间的每个部分沿第一水平方向没有到达相应平坦部的外端,以在相应平坦部与汇流条之间留有空间,该空间沿第一水平方向位于芯线的被夹住部分的外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上述方法中使用的焊头片,其中在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的平面内,凹入部的横截面积至少是芯线的横截面积的70%,并且至多是芯线的横截面积的90%。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汇流条和设置有芯线的线缆的线缆组件。芯线具有接合到汇流条的接合部。接合部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接合部具有与汇流条接触的板状部和从板状部向上凸起的凸起部(raised portion)。在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的第一水平方向上,板状部的尺寸大于凸起部的尺寸。板状部沿第一水平方向从凸起部的每一侧向外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6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