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21167.1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曹安业;刘耀琪;薛成春;彭雨杰;王常彬;温颖远;郭文豪;王崧玮;白贤栖;杨耀;马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7/00;G06F30/27;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朱芳斌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矿震群 震动 能量 衰减 特性 冲击 地压 危险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综合考虑矿震群震动波的静载以及动载效应对冲击地压进行危险预测;其中具体包括: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并考虑矿震震动波对煤岩体的累积损伤效应构建静载强度指标;基于矿震群能量衰减特性、并考虑矿震震动波能量集聚效应构建动载强度指标;然后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两种指标权重,将两种指标进行叠加进而构建综合预测指标以进行冲击地压危险预测;
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综合预测指标:
式中,φsdi为网格区域任一节点i的综合预测指标值;w1、w2分别为采用均方差法确定的φs与φd所占的权重,w1、w2均介于0~1之间;
w1、w2计算公式为分别为:
式中,std(φsi)为网格区域所有节点处φsi的方差;std(φdi)为网格区域所有节点处φdi的方差;σsi为任一节点i的静载应力指数;σsmax为网格区域所有节点中σsi的最大值;σsmin为网格区域所有节点中σsi的最小值,σdi为网格区域任一节点i的能量聚集指数;σdmax为网格区域所有节点中σdi的最大值;σdmin为网格区域所有节点中σdi的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此处将矿震震源假设为半径为r0的球体,并采用下式计算矿震群中某一震源的震动波传播衰减后的残余能量:
式中,Eij为矿震群中某一震源由j点传播至i点后的残余能量,其中j点为震源中心的位置;Ej为该震源在j点的能量;ppvij为该震源辐射的震动波由j点出传播至i点后引起的质点峰值速度;ppvj为该震源在j点的质点峰值速度;Rij为j点与i点之间的直线距离;r0为震源半径;η为能量衰减系数;β为质点峰值震动速度衰减系数,β由微震系统多个未超量程的探头所记录的质点峰值速度与探头距震源距离的关系拟合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震源半径r0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VA为震源的视体积;G为煤岩体的剪切模量;M0为震源的地震矩;Es为震源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静载强度指标:
式中,εeij为网格区域任一节点i处的累积Benioff应变;N为网格节点总数;εef为网格区域网格节点中εeij的最大值;DF为临界损伤值,取值为0.95,E为煤岩体的弹性模量;φsi为任一节点i的静载强度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矿震群震动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动载强度指标:
式中;φdi为任一节点i的动载强度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物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211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成道路地图的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输出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