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交互三维可视化制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5930.X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6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垚;赫雷;胡亮;宋朝;孙钰杰;赵贺来;谢小刚;王亮;赵静雅;焦利民;牛帅;王仲;张婧;史跃洋;田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1 | 分类号: | G06F9/451;G06F3/0482;G06F3/04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交互 三维 可视化 制图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三维可视化制图系统,包括:工程模型可视化模块,用于在工程详图场景可视化显示各专业的三维工程模型;互动信息模块,通过点击UI界面上各类信息按钮和拖拽滑块,在一个工程详图场景内显示多类别且不限数量的资料信息;成果深化模块,用于为三维可视化工程图应用程序增加一系列实用功能;高效制图模块;应用程序测试及发布模块,用于对设计完成的三维工程图应用程序进行封装前测试,测试完成后封装发布。本发明实现降低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的难度、增大工程详图信息含量,在提高设计效率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智能建造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交互三维可视化制图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BIM及工程信息化技术在水电行业内的发展和普及,大部分水电工程设计单位已采用各类三维可视化设计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并形成各自的三维设计方法,积累及开发大量工程模型、数据及相关插件功能。目前,以上设计成果较多的被应用在三维可视化工程管理平台的建立上,主要针对工程的运营方对工程总体的管理及细节把握。但在最终的设计成果成图上,目前大多工程及设计单位仍然使用传统的二维图纸出图的方式,即:在工程现场施工方参照的工程详图依然是一张平面图纸。虽然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可以在图纸上附加三维轴侧图显示三维设计的成果,但是这种方式有违三维设计的初衷,因为设计者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工程各细节、各角度以及各类设备的模型信息,却受图纸本身的限制无法完整展示;此外,这种出图方式制图效率低。
BIM、VR、AR及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正在颠覆传统水电工程建设的方法,一些被多年沿用的设计和施工习惯慢慢成了新技术发展的制约。水电工程建设迫切需要一种方法及平台,使工程图摆脱“纸”的限制,将工程图程序化、软件化,使得大量工程三维设计信息可以被清晰的表达,方便使用者对图纸的全面了解,提高三维设计出图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三维可视化制图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交互三维可视化制图系统,包括:
工程模型可视化模块,用于在工程详图场景可视化显示各专业的三维工程模型;
互动信息模块,用于在所述三维工程模型可视化后,通过点击UI界面上各类信息按钮和拖拽滑块,在一个工程详图场景内显示多类别且不限数量的资料信息;
成果深化模块,用于为三维可视化工程图应用程序增加一系列实用功能,使得每个工程详图场景的工程重点模型清晰、直观的被表达,并赋予使用者按视图需求调节的功能;
高效制图模块,用于制作各专业三维工程图模板文件安装包,制图时,在Unity导入三维工程图模板文件安装包,直接使用三维工程图模板文件,以达到三维设计高效制图的功能目标;
应用程序测试及发布模块,用于对设计完成的三维工程图应用程序进行封装前测试,测试完成后封装发布。
优选的,所述工程模型可视化模块包括:
场景读取子模块,用于读取及跳转到各类不同的三维可视化的工程详图场景;
模型显示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工程详图场景中,显示需要的各专业的三维工程模型;
模型操控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模型显示子模块显示的所述三维工程模型进行模型操控,包括:旋转模型、缩放模型和拖拽模型,从而在三维可视化工程图场景内对所述三维工程模型进行全方位、全角度查看;
模型复位子模块,用于将经所述模型操控子模块操控后的所述三维工程模型复位至所述三维可视化工程图场景的初始位置。
优选的,所述互动信息模块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5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点焊电极打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