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5898.5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2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晶;蔡鹏;孙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5/12 | 分类号: | E04F15/12;E04F15/14;E04F15/18;E04B1/7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石诚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防渗 底板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碎石层(1)、第一混凝土层(2)、排水板(4)、第二混凝土层(5)、第三混凝土层(6)和第四混凝土层(7),其中第一混凝土层(2)表面设置有防水涂层(9),第四混凝土层(7)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安装槽(701),安装槽(701)内安装有通风管(10),通风管(10)下端穿过第二混凝土层(5)和第三混凝土层(6)后延伸至排水板(4)上侧,通风管(10)下端还固定连接有通风罩(1004),通风罩(1004)安装在蓄水槽(401)内,蓄水槽(401)设置在排水板(4)上,通风罩(1004)表面开设有若干导向槽(1005),导向槽(1005)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二通风孔(10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701)上端安装有金属盖(11),金属盖(11)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三通风孔(1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内设置有下钢筋网(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混凝土层(7)内设置有上钢筋网(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0)上端活动连接有盖子(1001),盖子(1001)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通风孔(10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0)周侧面固定连接有卡环(10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0)顶端连接有鼓风机或抽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防渗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盖(11)表面高度高于地面高度。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主动防渗底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基层整平,铲掉凸起的土块,填充凹陷的区域;
步骤二:在基层上铺设一层碎石,形成碎石层(1);
步骤三:在碎石层(1)上铺设第一混凝土层(2),并在第一混凝土层(2)中间铺设下钢筋网(3);
步骤四:待第一混凝土层(2)收缩冷却后,在其表面刷上防水涂料,形成防水涂层(9);
步骤五:在防水涂层(9)上表面铺设排水板(4),然后将通风管(10)的通风罩(1004)固定在蓄水槽(401)内;
步骤六:在排水板(4)上表面铺设第二混凝土层(5);
步骤七:待第二混凝土层(5)冷却收缩后,在第二混凝土层(5)上表面铺设第三混凝土层(6),同时将卡环(1003)没入第二混凝土层(5)中;
步骤八:待第三混凝土层(6)冷却收缩后,在其上表面铺设第四混凝土层(7),并预留安装槽(701),待其冷却收缩后,在安装槽(701)上端嵌入金属盖(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动防渗底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1)高度为10mm-20mm;所述第一混凝土层(2)的厚度为30mm-40mm;所述第二混凝土层(5)厚度为10mm-15mm;所述第三混凝土层(6)厚度为40mm-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589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器主体和注射器
- 下一篇:智能交互三维可视化制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