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隔墙与混凝土梁一体化装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14934.6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2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冀卓;陈雨轩;沈为民;兰金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冀卓;沈为民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E04F13/073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魏珊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墙 混凝土 一体化 装修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轻质隔墙与混凝土梁一体化装修结构,包括隔墙本体(1)和混凝土梁(2),隔墙本体(1)上设有纵肋(3),混凝土梁(2)的顶部设有混凝土楼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2)外侧围设有一圈生态板材(5),生态板材(5)呈顶部开放式结构设置,生态板材(5)的顶部与混凝土楼板(4)的底壁呈抵接设置,生态板材(5)的左侧内壁与混凝土梁(2)的左侧壁、生态板材(5)的右侧内壁与混凝土梁(2)的右侧壁均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组件(6)连接在一起,生态板材(5)的底部外壁上开设有安装缺口(7),安装缺口(7)内设有用于纵肋(3)进行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8),隔墙本体(1)通过纵肋(3)与第二连接组件(8)的连接进而与混凝土梁(2)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隔墙与混凝土梁一体化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连接件(61),生态板材(5)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混凝土梁(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有设置,连接件(61)的横截面呈钩状结构设置,连接件(61)的弯钩部(62)上设有呈竖直设置的插接片(63),且插接片(63)在连接件(61)的弯钩部(62)上沿连接件(61)的长度延伸方向呈阵列分布设置,连接件(61)上还开设有连接孔(64),连接孔(64)在连接件(61)上呈与插接片(63)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质隔墙与混凝土梁一体化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还包括第一射钉(65),第一射钉(65)通过自连接孔(64)穿过并穿入生态板材(5)的左侧内壁、生态板材(5)的右侧内壁、混凝土梁(2)的左侧壁和混凝土梁(2)的右侧壁以将连接件(61)安装于生态板材(5)的左侧内壁、生态板材(5)的右侧内壁、混凝土梁(2)的左侧壁和混凝土梁(2)的右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质隔墙与混凝土梁一体化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生态板材(5)的左侧内壁上的连接件(61)的数量位置与设于混凝土梁(2)的左侧壁上的连接件(61)的数量位置相适应,一个设于生态板材(5)左侧内壁上的连接件(61)对应一个设于混凝土梁(2)左侧壁上的连接件(61),设于生态板材(5)的右侧内壁上的连接件(61)的数量位置与设于混凝土梁(2)的右侧壁上的连接件(61)的数量位置相适应,一个设于生态板材(5)右侧内壁上的连接件(61)对应一个设于混凝土梁(2)右侧壁上的连接件(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质隔墙与混凝土梁一体化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生态板材(5)左侧内壁上的连接件(61)与设于混凝土梁(2)左侧壁上的连接件(61)呈反向设置,设于混凝土梁(2)左侧壁上的连接件(61)与设于生态板材(5)左侧内壁上的连接件(61)通过弯钩部(62)的相互插接进而连接在一起,设于生态板材(5)右侧内壁上的连接件(61)与设于混凝土梁(2)右侧壁上的连接件(61)呈反向设置,设于混凝土梁(2)右侧壁上的连接件(61)与设于生态板材(5)右侧内壁上的连接件(61)通过弯钩部(62)的相互插接进而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质隔墙与混凝土梁一体化装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8)包括第一角码连接件(81)和第二角码连接件(82),第一角码连接件(81)和第二角码连接件(82)均呈“L”字形设置,第二角码连接件(82)设于第一角码连接件(81)的下方,第一角码连接件(81)的其中一连接臂接于安装缺口(7)的左侧侧壁上,另一连接臂接于混凝土梁(2)上,第二角码连接件(82)的其中一连接臂接于安装缺口(7)的右侧侧壁上,另一连接臂接于第一角码连接件(81)与混凝土梁(2)连接的连接臂上,第一角码连接件(81)的两连接臂上还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83),第二角码连接件(82)的两连接臂上还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冀卓;沈为民,未经黄冀卓;沈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49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