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儿科用智能输液架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10154.4 | 申请日: | 2021-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9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杨灶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灶生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45;A61M5/168;A61M5/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科 智能 输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架,尤其涉及一种儿科用智能输液架。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及时提醒医护人员、使用方便以及换取方便的儿科用智能输液架。一种儿科用智能输液架,包括:万向轮和框架,三个万向轮之间设有框架;伸缩机构,框架上设有伸缩机构;放置板,伸缩机构上滑动式设有放置板;第一弹簧,伸缩机构和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绕在伸缩机构上;放料机构,伸缩机构上设有放料机构。本发明通过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运转能使得医护人员更好的对输液袋换取,实现伸缩的效果;通过设有放料机构,医护人员将输液袋放在放料机构上后,放料机构自动运转能将输液袋夹住,实现放料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架,尤其涉及一种儿科用智能输液架。
背景技术
输液架是医院输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一般是将输液袋放在输液架上,将输液器一端插入瓶内,而输液器的另一端插入患者静脉,患者把手摆放于床边或桌子上进行输液,传统的输液架的高度不能进行调节,使用不方便,且在患者快滴完时,需要患者自己通知医护人员更换输液袋,要时刻进行观察,不能得到较好的休息。
专利申请CN107281581A,公开日20171024,公开一种智能输液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挂接输液袋的挂接装置,所述挂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与壳体铰接,其另一端端头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的下端伸出壳体,且其下端端头安装有挂钩,所述壳体内位于压杆的下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受压座与压杆的下端面相接触,且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一种智能输液架在药液快滴完时,能够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护士进行更换输液瓶操作,从而使得患者无需时刻观察输液瓶内药液情况,给予患者充分的休息时间,然而,该输液架未设有加热机构,天气较冷时,不能对输液袋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影响输液。
因此,根据上述出现的情况,市场上需要设计出一种能及时提醒医护人员、使用方便以及换取方便的儿科用智能输液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及时提醒医护人员、使用方便以及换取方便的儿科用智能输液架,能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的输液架的高度不能进行调节,使用不方便,且在患者快滴完时,需要患者自己通知医护人员更换输液袋,要时刻进行观察,不能得到较好的休息的问题。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儿科用智能输液架,包括:
万向轮和框架,框架底部设有至少三个万向轮;
伸缩机构,框架上设有伸缩机构;
放置板,伸缩机构上滑动式设有放置板;
第一弹簧,伸缩机构和框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绕在伸缩机构上;
放料机构,伸缩机构上设有放料机构。
有益地,缩机构包括:
第一电动推杆,框架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
输液架,框架上侧滑动式设有输液架,输液架下侧与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杆固定连接;
复位键,输液架下侧设有复位键;
第一压力传感器,输液架下侧滑动式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放置板滑动式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框架配合,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框架连接。
有益地,料机构包括:
第二电动推杆,输液架上侧内壁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
轨道,输液架上侧均设有轨道;
放料板,两个轨道上均转动式设有放料板;
第二压力传感器,两个放料板顶部均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拉绳,第二电动推杆的两个伸缩杆分别与同侧的放料板之间连接有两根拉绳,拉绳数量为四根,拉绳穿过输液架。
有益地,还包括有提示机构,提示机构包括:
放料框,输液架上侧设有放料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灶生,未经杨灶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101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手动钢筋调直器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三节无油超高压压缩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