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状砼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09985.X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54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贵柏;周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60 | 分类号: | B28B21/60;B28B21/74;B28B21/8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蒋勇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状砼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通过制作管状砼结构的施工装置,所述施工装置包括外模筒、内模筒、外模筒移动组件、内模筒移动组件和支撑模垫,内模筒设置在外模筒的内侧,外模筒移动组件与外模筒可拆卸连接,且外模筒移动组件能够使外模筒移动,内模筒移动组件与内模筒可拆卸连接,且内模筒移动组件能够使内模筒移动;采用该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实现了管状砼结构的卧式施工,显著降低了施工周期,节约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大幅度减少高空作业,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利于大规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状砼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管状砼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具有混凝土的结构,目前,管状砼结构施工通常采用竖向支模或者滑模施工工艺,较长的管状砼结构支模量大和滑模系统造价高,工期长、安全难度也大,管状砼结构的施工方法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周期较短、施工成本较低的管状砼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状砼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作管状砼结构的施工装置,所述施工装置包括外模筒、内模筒、外模筒移动组件、内模筒移动组件和支撑模垫,内模筒设置在外模筒的内侧,外模筒移动组件与外模筒可拆卸连接,且外模筒移动组件能够使外模筒移动,内模筒移动组件与内模筒可拆卸连接,且内模筒移动组件能够使内模筒移动;
b、施工起始段管状砼;
c、在起始段管状砼施工完成后,起始段管状砼呈水平状态,将施工装置安装在起始段管状砼上,内模筒匹配安装在起始段管状砼的内侧,内模筒匹配安装在起始段管状砼的外侧,外模筒、内模筒均呈水平状态;
d、往外模筒、内模筒之间浇注砼,完成此段管状砼的施工;
e、完成上一段管状砼的施工后,使用支撑模垫对已浇注完成的管状砼进行支撑,内模筒移动组件工作将内模筒移动至已浇注完成管状砼的外端并固定,外模筒移动组件工作将外模筒移动至已完成浇注管状砼的外端并固定;
f、再次往外模筒、内模筒之间浇注砼,完成此段管状砼的施工;
g、重复步骤e、f,直至完成管状砼结构的施工。
进一步的是,外模筒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卷扬机组件、第一架体滑轮组和第一牵引绳,第一牵引绳一端与第一卷扬机组件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架体滑轮组与外模筒相连接;
内模筒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卷扬机组件、第二架体滑轮组和第二牵引绳,第二牵引绳一端与第二卷扬机组件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架体滑轮组与内模筒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第一牵引绳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单根段和第一双根段,第二牵引绳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单根段和第二双根段;
还包括立架限位杆,立架限位杆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4个限位圈,第一单根段的一端与第一卷扬机组件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架体滑轮组与第一双根段相连接,第一双根段穿过两个限位圈与外模筒相连接;
第二单根段的一端与第二卷扬机组件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架体滑轮组与第二双根段相连接,第二双根段穿过另外两个限位圈与内模筒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第一双根段与外模筒的顶部和底部相连接,第二双根段与内模筒的顶部和底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在往外模筒、内模筒之间浇注砼时,采用封堵钢圈模对外模筒、内模筒之间进行封堵。
进一步的是,封堵钢圈模上设置有振捣预留孔,还包括封堵盖,封堵盖可拆卸设置在振捣预留孔中。
进一步的是,封堵盖由磁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99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矿车辆用机械拉索式手动灭火装置
- 下一篇:光伏发电储能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