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增氮精炼渣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9574.0 | 申请日: | 2021-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5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范伟;王立洲;翟有有;赵祥峰;杨超;黄文胜;寇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地址: | 7351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合金 螺纹钢 精炼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增氮精炼渣,是以含有氮化铝的铝灰为主要组分,并配以辅料石灰石和粘接剂,与水混合均匀后,用模具压制成型后烘干而得;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铝灰50‑90%,石灰石10‑30%,粘结剂5‑25%。在精炼过程,将本发明增氮精炼渣分批加入钢包精炼炉中,利用高温电弧分解增氮精炼渣中的AlN,调整炉渣中的黏度使精炼炉炉渣中的氮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通过钢渣间的扩散来提高钢中氮含量,稳定钢水中氮的收得率,提高钒微合金效果,提升钢材力学性能,节约生产过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产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增氮精炼渣。
背景技术
钒微合金化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螺纹钢微合金化生产方法。钒以固溶和化合物两种形态共存于钒微合金化的螺纹钢中,固溶态的钒对钢材的强化作用不明显,化合态的钒在钢中主要以V(C,N)的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广泛分布在钢材的基体和晶界,对基体和晶界的滑移产生强烈的钉扎效果,对钢材的性能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钢中钒的存在形态与钢水中氮的含量有关,氮含量越高,以化合态的形式析出的钒越多,强化效果越好。
目前钒氮合金化生产螺纹钢的过程中,通常使用VN16合金作为微合金强化剂。由于钒合金的性质比较稳定,可将其收得率稳定控制在95-97%之间,而钢中的氮受转炉终点、钢中氧含量、转炉温度、转炉底吹及钢中氧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其收得率在60-80%之间波动。当钢中氮含量较低时,强化合金钒大多以固溶的形态存在于钢中,不能充分发挥强化作用,造成钒的浪费。为解决钢中氮含量较低时钒的微合金强化效果较差的问题,通常采用加入含氮合金的方法来稳定和提升钢中的氮含量,但这会增加冶炼过程成本和控制难度。
我国铝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最大的铝生产国,约占全球产能的一半。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铝灰,铝灰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铝、氧化铝、氮化铝、盐及其他金属氧化物,这些铝灰不经过回收处理直接堆存或填埋,会导致铝灰中的有毒有害离子和颗粒物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如何资源化的利用这些工业废弃物,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众多工业生产者共同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增氮精炼渣,增氮精炼渣是以含有氮化铝(AlN)的铝灰为的主要组分,并配以辅料和粘接剂造成的粒径为20-50mm的精炼渣。利用精炼过程中电极的能量和钢渣中的氧将精炼渣中的AlN分解,并使分解的氮持续稳定存在于钢渣中,通过钢渣间的扩散向钢水增氮,能够明显提升和稳定微合金钢中氮含量。利用铝灰中的其他组元,可将精炼过程中炉渣的黏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氮在炉渣中的含量和停留时间,同时降低顶渣和钢水的氧化性,消除氧化性元素对钢水增氮的不良影响,增加过程增氮速度,从而提高钢水中氮的含量和稳定钢水中氮含量收得率。利用这种增氮精炼渣可使钢中的钒以化合物的形式析出,充分发挥钒的析出强化效果。
本发明的生产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增氮精炼渣,是以含有氮化铝的铝灰为主要组分,并配以辅料石灰石和粘接剂,与水混合均匀后,用模具(对辊式压球机)压制成型后烘干,得到粒径为20-50mm的生产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增氮精炼渣,其中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铝灰50-90%,石灰石10-30%,粘结剂5-25%。
所述铝灰的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氧化铝30-70%、氮化铝10-35%、金属铝1-10%、盐类(主要包括KCl、MgCl2、NaCl、NaF、KF)20%-30%、其余为氧化物(主要包括SiO2、CaO、MgO、Na2O、FeO、Fe2O3)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粒度为0-3mm。
所述辅料石灰石是指符合YB/T 5279-2016的冶金用普通石灰石,粒度为0-3mm。
所述粘结剂为淀粉、钠基膨润土和水玻璃的混合物,其中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淀粉10-20%、钠基膨润土10-50%、水玻璃1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9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骨科踝泵运动的康复器械
- 下一篇:一种电子级金刚石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