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制造用压合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09522.3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0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瑞;何世彪;李克勤;陈施宇;朱红基;向绍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37/10;B21D4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6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制造 用压合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压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制造用压合设备,包括施压机构和输送机构,施压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部设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设有上压模具,输送机构支撑台,支撑台侧面上端设有圆弧导轨,圆弧导轨一端连接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卸料板,支撑台内部镶嵌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伸出支撑台上端并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侧面均匀设有若干个呈辐射状设置的支杆,支杆远离连接件一侧铰接有下压模具,下压模具的旋转轴线与支杆平行,该压合设备在将配件压合好能够自动进行卸料无需人为操作,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利于市场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制造用压合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智能电子产品便逐渐涌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智能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压合工序是一道重要装配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压合工序目前通常采用压合设备进行操作,具体操作时,先将需要压合的至少两个的配件叠放,再放入压合设备的下压模具上,然后由压合设备的施压部件带动上压模具对配件进行压合扣接,压合完成后再手动将其取出。
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配件在压合好后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其取出,这无疑会增大人力成本,为减少人力成本,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制造用压合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智能制造用压合设备,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制造用压合设备,包括施压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部设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设有上压模具;
所述输送机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侧面上端设有圆弧导轨,所述圆弧导轨一端连接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卸料板;
所述支撑台内部镶嵌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伸出支撑台上端并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侧面均匀设有若干个呈辐射状设置的支杆,所述支杆远离连接件一侧铰接有下压模具,所述下压模具的旋转轴线与支杆平行。
所述下压模具设有顶出机构,所述圆弧导轨上端开设有用于容纳顶出机构的圆弧形槽,所述下压模具位于圆弧形槽的上侧;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上端固接有贯穿下压模具并与其滑动连接的竖杆,所述下压模具开设有与竖杆相匹配的通槽,所述限位台与下压模具之间固接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在自然收缩状态下能够将限位台和竖杆提起,使竖杆上端伸出下压模具上端;
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竖杆外侧,螺旋弹簧套设在竖杆外侧能够对螺旋弹簧起到稳定作用,使螺旋弹簧能够稳定进行压缩和回弹。
每个所述下压模具均设有n组顶出机构,n大于等于。
每个所述下压模具均设有四组顶出机构,且四组顶出机构呈矩形分布,这样设置配件会被四处位置推动,使得配件能够更加顺畅的脱离下压模具。
所述竖杆中部装配有菱形拨片弹簧,所述菱形拨片弹簧左右侧的尖角均贯穿竖杆,所述菱形拨片弹簧伸出竖杆部分的上端到竖杆顶端的距离等于通槽的高度加上0.1mm-0.5mm,所述竖杆中部开设有与菱形拨片弹簧相匹配的相匹配的弹簧槽。
所述菱形拨片弹簧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不锈钢材质制成的菱形拨片弹簧具有较好的防腐蚀能力。
所述施压机构和输送机构均固接在底板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用压合设备,该压合设备在将配件压合好能够自动进行卸料无需人为操作,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利于市场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制造用压合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学院,未经重庆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9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成像镜头
- 下一篇:一种系统物料清单生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