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速干纤维混凝土搅拌振动耦合挤出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408628.1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2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施宇航;马冬冬;黄坤;顾玉琦;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1/00 | 分类号: | B28B1/00;B28B1/52;B28B13/02;B33Y30/00;B33Y70/00;B33Y10/00;B33Y4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纤维 混凝土 搅拌 振动 耦合 挤出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速干纤维混凝土搅拌振动耦合挤出装置与方法,本装置由干料室、液体室、干料释放器、搅拌桶、总支架、挤出头组成。搅拌桶固定在固定座上,设有浆体搅拌电机、搅拌室、注液口、进料槽、浆体搅拌桨,总支架对装置各部件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设有固定座、干料震动转子、总驱动电机、干料震动缓冲座、第一传动轴、管箍、挤出头缓冲座、第二传动轴、挤出头震动转子,使用时通过对干料出料口和涂布器的高频振动以及蠕动泵对混凝土浆体进行流量控制,有效提升打印用浆体均匀性和流动性,利用该装置能够减少浆体堵塞现象的发生,且降低设备送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领域,具体是一种3D打印速干纤维混凝土搅拌振动耦合挤出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技术,如今在智能建造领域大放异彩,有很多技术已投入实际应用当中。然而,传统水泥材料具有凝结缓慢,触变性差等缺点,为了将混凝土与增材制造技术相结合,对混凝土材料的改性是必要的。因此,众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增强3D打印用混凝土浆体力学性能,触变性以及层间接触面融合程度方面的研究,纤维速干混凝土因其良好的触变性和韧性被认为是一种对于改进3D打印混凝土建筑构件的优良材料。然而,纤维速干混凝土以传统的混凝土泵送方式、挤出方式进行作业却会遇到诸多困难与挑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泵送管道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流动性丢失以及纤维在挤出头处的堵塞问题。因此,对送料装置和挤出装置的改进对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3D打印速干纤维混凝土搅拌振动耦合挤出装置与方法,利用该装置能够减少浆体堵塞现象的发生,且降低设备送料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挤出3D打印速干混凝土的装置,由干料室、液体室、干料释放器、搅拌桶、总支架、挤出头组成。
所述干料室由干料搅拌电机、干料搅拌桨、干料罐、出料口、干料振动片、固定片组成,固定片通过铆接的方式将干料室固定在搅拌桶上,干料搅拌电机驱动干料搅拌桨在干料罐内对干料进行预拌,干料从干料罐中流出进入出料口,在干料振动片的振动下,干料匀速的向搅拌桶流去。
所述液体室由储液罐、流量阀和插入管组成,三者之间密封连接,其中流量阀可精确控制液体释放量和释放速率,插入管将流量阀释放的液体导入到注液口中。
所述干料释放器设有升降电机和金属滑片,当装置需要干料投放时,升降电机抬升金属滑片使干料可从出料口进入进料槽;当装置需要停止干料投放时,升降电机下降金属滑片使滑片封堵出料口。
所述搅拌桶固定在固定座上,设有浆体搅拌电机、搅拌室、注液口、进料槽、浆体搅拌桨,所述浆体搅拌电机驱动浆体搅拌桨对注液口和进料槽投放的干料和液体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好的浆体可流入软管中。
所述总支架对装置各部件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设有固定座、干料震动转子、总驱动电机、干料震动缓冲座、第一传动轴、管箍、挤出头缓冲座、第二传动轴、挤出头震动转子,所述总驱动电机可通过第一传动轴带动干料震动转子进行旋转从而对干料振动片施加高频振动,可通过第二传动轴所述带动挤出头震动转子进行旋转从而对挤出头振动片施加高频振动,干料震动缓冲座与挤出头缓冲座固定在总支架上,对出料口和涂布器的待机余震进行消除。
所述挤出头设有软管、蠕动泵和涂布器,浆体从软管中向下流动,蠕动泵可控制浆体流速以及在待机时起到截断浆体的作用,软管和涂布器通过管箍密封连接,管箍铰接在固定座上,涂布器底面与工作面贴合,实现浆体的均匀涂布,其上设置有挤出头振动片,提高浆体的流动性。
一种3D打印速干纤维混凝土搅拌振动耦合挤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纤维、水泥粉、沙子、纳米黏土按设定比例投入干料室,速凝剂、水按设定比例加入液体室,启动干料搅拌电机对干料进行预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86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晶态有机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用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