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塑料回收造粒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11405459.6 | 申请日: | 202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7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郭水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大地海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B17/04;B08B1/00;B08B1/02;B08B3/02;B08B3/14;B08B13/00;B65G47/2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回收 造粒产线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废塑料回收造粒产线,涉及塑料回收的技术领域,包括机架、破碎装置、清洗装置、回收装置,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清洗箱设置在机架上且盛放有清洗液;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间隔设置在清洗箱上且用于输送片状废塑料;两个清刷机构,两个清刷机构设置在清洗箱上且对废塑料进行清刷;喷淋机构,喷淋机构设置在清洗箱上且用于对废塑料进行喷淋。本申请通过清刷机构启动对片状废塑料的两面进行清刷,同时喷淋机构对废塑料进行喷淋,以此来减少了回收塑料中杂质和油脂的数量,提高了回收塑料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塑料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塑料回收造粒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制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大,废弃塑料也不断增多,据了解,我国废塑料的产生量正大幅度逐年递增,若所产生的废塑料后续处理不得当,势必会破坏环境,危害百姓健康。但是,废塑料由于本身的特性又具有极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目前废弃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已经被现代化工企业普遍采用。
废塑料在使用时会黏附较多的杂质,特别是塑料在制成油壶盛装油的过程中,油会很容易黏附在油壶上,而废塑料在进行回收利用时,通常通过人工清洗或者使用普通清理设备进行清理,因此废塑料清洗后还是会黏附一些的杂质和油脂,因此这些杂质和油脂会存在于回收的塑料中,降低了回收塑料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回收塑料的质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废塑料回收造粒产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废塑料回收造粒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塑料回收造粒产线,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破碎装置、清洗装置、回收装置,所述破碎装置用于将废塑料破碎成片状,所述清洗装置用于对片状废塑料进行清洗,所述回收装置用于将清理后的废塑料熔融挤出造粒后进行回收;所述清洗装置包括:
清洗箱,所述清洗箱设置在机架上且盛放有清洗液;
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间隔设置在清洗箱上且用于输送片状废塑料;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的片状废塑料通过翻转机构翻转180度后掉落到第二输送带上继续进行输送;
两个清刷机构,两个所述清刷机构设置在清洗箱上且分别对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的片状废塑料进行清刷;
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设置在清洗箱上且用于对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的废塑料进行喷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塑料进入破碎装置进行破碎成片状废塑料,然后片状废塑料进入第一输送带上,清刷机构启动对片状废塑料的一面进行清刷,同时喷淋机构对废塑料进行喷淋,然后第一输送带上的片状废塑料通过翻转机构翻转180度掉落到第二输送带上,然后清刷机构启动对片状废塑料第二面进行清刷,而喷淋机构对片状废塑料进行喷淋,接着片状废塑料在第二输送带输送下进入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启动将片状废塑料熔融挤出造粒进行回收,以此来减少了回收塑料中杂质和油脂的数量,提高了回收塑料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对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的废塑料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清刷机构包括:
毛刷板,所述毛刷板滑移设置在清洗箱上且用于对片状废塑料进行清刷并间隔设置有多个;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清洗箱上且用于驱动毛刷板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启动带动毛刷板移动,毛刷板移动对片状废塑料进行清刷,以此来对废塑料进行清刷;同时限位板对废塑料进行限位,降低了废塑料移至毛刷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外的概率,因此提高了毛刷板对废塑料的清理效果,提高了回收塑料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转动设置在清洗箱上且偏心设置有驱动杆;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驱动杆和毛刷板转动连接;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清洗箱上且用于驱动转动盘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大地海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大地海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5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