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立体电极的电化学生物检测微流控芯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403507.8 | 申请日: | 2021-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0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田辉;牛露;李学相;石可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王鹏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立体 电极 电化学 生物 检测 微流控 芯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立体电极的电化学生物检测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基板、立体电极和下基板,上基板底面设置有微流道,上基板顶面设置有负压腔和储液池,微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负压腔和储液池连通,微流道的底壁敞开设置,微流道的中部拦腰设置有电极安装槽;立体电极立着安装在电极安装槽内,立体电极上设置有流体通道,立体电极表面附着有检测用氧化还原基团;下基板上表面设置有相交于微流道延伸方向的对电极和工作电极,工作电极与立体电极底端连接。该基于立体电极的电化学生物检测微流控芯片具有所需样本量小、电子捕获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检测准确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生物检测芯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基于立体电极的电化学生物检测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电化学检测是将难以测定的化学量变换成容易测定的电参数加以测定的方法。传统的电化学均相检测过程比较简便,通过构建三电极(或两电极)体系就可以实现目标物的检测,但是该方法存在一些不足。其一,由于检测所需溶液用量较大,电极较小,因此响应时间较长,从而检测效率较低;其二,由于检测过程中需要的样本量较大,不适用于如新生儿疾病筛查、骨髓化验等样本量比较珍贵的特殊临床检测场景的应用;其三,大体积反应体系稀释了反应样本,使检测灵敏度降低。因此,目前电化学检测由传统的均相检测向微流控检测领域发展。
但是现有基于电化学检测的微流控装置,大多使用平面电极,多数溶液仅从平面电极上直接流过,电极不能将所有的电子都捕获到,因此检测灵敏度不高、准确性不强;其次,由于溶液仅从平面电极上流过,所以其响应时间相对较长,检测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即时检测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所需样本量小、电子捕获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检测准确度高的基于立体电极的电化学生物检测微流控芯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立体电极的电化学生物检测微流控芯片,包括上基板、立体电极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底面设置有微流道,所述上基板顶面设置有负压腔和储液池,所述微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负压腔和所述储液池连通,所述微流道的底壁敞开设置,所述微流道的中部拦腰设置有电极安装槽;所述立体电极立着安装在所述电极安装槽内,所述立体电极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立体电极表面附着有检测用氧化还原基团;所述下基板上表面设置有相交于所述微流道延伸方向的对电极和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与所述立体电极底端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立体电极包括立式基板和包覆在所述立式基板表面的氧化锌纳米线,所述立式基板表面开设有若干微米孔从而形成网状结构,若干所述微米孔构成所述流体通道,所述氧化锌纳米线包覆在所述立式基板表面,所述检测用氧化还原基团附着在所述氧化锌纳米线上。
基于上述,所述检测用氧化还原基团为检测用氧化酶。
基于上述,所述立体电极竖向设置,所述检测用氧化酶为葡萄糖氧化酶。
基于上述,所述下基板上表面还设置有相交于所述微流道延伸方向的参比电极。
基于上述,所述参比电极为银-氯化银电极,所述对电极为铂电极,所述工作电极为金电极。
基于上述,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采用热压键合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4035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