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仿真预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85996.9 | 申请日: | 2021-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5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柴炜;杨凌辉;周健;冯煜尧;宋平;张琪祁;杨帆;冯楠;赵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6;G06Q50/06;G06F113/04;G06F11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供电 可靠性 仿真 预测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仿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真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配电站线路清单、变电站设备信息和配电线路设备信息;
步骤2:获取变电站运行数据、配电线路运行数据、变电站设备故障信息和配电线路设备故障信息;
步骤3:计算变电站设备可靠性指标和配电线路设备可靠性指标;
步骤4:计算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获得配电网可靠性仿真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仿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配电站线路清单、变电站设备信息和配电线路设备信息定期通过设备管理系统PMS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仿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电线路清单包括配电线路名称、配电线路OID、配电线路所属单位、配电线路所属变电站;所述的配电线路清单用于更新配电线路网架拓扑以及设备参数;
所述的变电站设备信息包括进线开关、主变压器、母线、站内连接线、站内断路器、站内开关、电容器和电抗器设备的参数信息、拓扑信息和坐标信息;
所述的配电线路设备信息包括出线开关、站内连接线、站外超连接线、短路器、开关、熔丝、架空线路、电缆线路、中压用户接入点、配电变压器和柱上变压器设备的参数信息、拓扑信息和坐标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仿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电站运行数据定期通过综合数据平台IDP获取;所述的变电站设备故障信息和配电线路设备故障信息实时通过配电网终端故障系统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仿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电站运行数据包括变电站主变电器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数据;
所述的配电线路运行数据包括:
配电线路首端出线开关运行数据,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数据;
配电线路末端负荷运行数据,包括中压用户接入点、配电变压器、柱上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数据;
所述的变电站设备故障信息包括故障设备名称、故障设备id、故障发生时间、故障持续时间和故障影响用户数量
所述的配电线路设备故障信息包括故障设备名称、故障设备id、故障发生时间、故障持续时间和故障影响用户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仿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设备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结合变电站设备实时故障信息和历史故障信息,计算变电站设备故障率、故障修复所需时间和断电恢复时间指标;
所述配电线路设备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为:
结合配电线路实时故障信息和历史故障信息,计算配电线路设备故障率、故障修复所需时间和断电恢复时间指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仿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包括负荷点供电可靠率期望值、系统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和系统平均供电可靠率期望值;
所述负荷点供电可靠率期望值的计算方法为:
所述系统平均故障停电时间的计算方法为:
所述系统平均供电可靠率期望值的计算方法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仿真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真预测方法还包括:
步骤5:通过解析变电站设备信息、配电线路设备信息、网架拓扑和设备坐标信息,自动生成实时配电网运行线路图,将步骤4计算获得的配电网可靠性仿真结果在配电网运行线路图中进行可视化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599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互联系统分层协同恢复模型建模方法
- 下一篇:集成化空簧压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