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境监测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72865.7 | 申请日: | 2021-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2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马畅;钟秋林;金坦;欧阳小龙;王杰;胡玉杰;胡昌立;施礼;孙光智;李晓玲;柳彬;邵勇;刘舜;梅巍;徐磬;蔡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T1/00 | 分类号: | G01T1/00;G01T1/1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理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8 | 代理人: | 饶小平 |
| 地址: | 43002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监测 方法 系统 | ||
1.环境监测方法,适用于环境监测系统,所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环境监测控制中心、环境γ辐射监测站和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γ辐射监测站连续监测环境数据;
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识别所述环境γ辐射监测站,并将所述监测的环境数据上传至环境监测控制中心,其中,所述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预留扩展接口;
环境监测控制中心实时处理和显示所述监测的环境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环境监测控制中心包括数据处理装置、网络交换机和数据监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环境监测控制中心实时处理和显示所述监测的环境数据包括:
数据处理装置实时获取环境γ辐射监测站所监测的环境数据,并将所述环境数据传送至数据监测计算机;
数据监测计算机显示所述环境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方法,数据监测计算机包括数据补传接口、VGA接口和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数据监测计算机显示所述环境数据包括:
利用VGA接口将所述环境数据传输至所述显示器,其中,所述环境数据中缺失的历史监测数据利用所述数据补传接口补入数据监测计算机的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包括光纤局域网和北斗通讯网,所述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预留光纤局域网网络扩展接口和北斗通讯网扩展接口,其特征在于,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识别所述环境γ辐射监测站包括:
识别光纤局域网和北斗通讯网接入的数据信号是否符合所述环境监测系统通讯协议;
如果所述接入的数据信号符合所述环境监测系统通讯协议,则将所述数据信号接入到所述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中;
利用所述数据信号的配置信息明确环境γ辐射监测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方法,所述环境γ辐射监测站被划分为第一环境γ辐射监测站和第二环境γ辐射监测站,其特征在于,识别光纤局域网和北斗通讯网接入的数据信号是否符合所述环境监测系统通讯协议包括:
识别光纤局域网接入的第一环境γ辐射监测站数据信号是否符合所述环境监测系统通讯协议,其中,所述第一环境γ辐射监测站采用光纤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识别北斗通讯网接入的第二环境γ辐射监测站数据信号是否符合所述环境监测系统通讯协议其中,所述第二环境γ辐射监测站采用北斗一体式双模型用户机进行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环境γ辐射监测站安装有视频监控摄像头,所述视频监控摄像头与环境监测控制中心、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通过专用通讯协议进行视频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环境γ辐射监测站包括环境γ辐射监测点、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点、放射性碘监测点、大流量气溶胶取样点、气象数据监测点,所述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点、放射性碘监测点、大流量气溶胶取样点、气象数据监测点与所述环境γ辐射监测点统一供电和信号传输,其特征在于,环境γ辐射监测站连续监测环境数据包括:
获取环境γ辐射监测点、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点、放射性碘监测点、大流量气溶胶取样点、和/或气象数据监测点的监测数据。
8.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γ辐射监测站,用于连续监测环境数据;
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用于识别所述环境γ辐射监测站,并将所述监测的环境数据上传至环境监测控制中心,其中,所述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预留扩展接口;
环境监测控制中心,用于实时处理和显示所述监测的环境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γ辐射监测站包括:
环境γ辐射高压电离室探测装置、γ辐射测量现场数据采集处理显示、数据传输装置和防水隔热电气柜,其中,所述防水隔热电气柜内部包括配电系统、防雷装置、温湿度控制系统、后备电源系统、防水隔热机柜和视频监控摄像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包括:
光纤局域网和北斗通讯网,所述环境放射性连续监测网预留光纤局域网网络扩展接口和北斗通讯网扩展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28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沙琪玛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半自动分离对接的床椅一体化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