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模型的先导放电通道温度计算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1681.9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1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董旭柱;彭长志;赵彦普;罗兵;刘磊;李恩文;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C20/10 | 分类号: | G16C20/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等离子体 模型 先导 放电 通道 温度 计算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模型的先导放电通道温度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步骤S1、获取先导放电通道的电流瞬态值,具体是在标准大气压和指定温湿度下获取先导放电电流,以0.1皮秒以上分辨率对放电电流进行离散化,获取t时刻电流温度的瞬时值I;
步骤S2、设定先导放电通道的初始热半径,计算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
步骤S3、计算先导通道内单位质量产生的焦耳热,获取热传导和辐射所消耗的热量,基于热量守恒计算当前时刻先导通道的平均温度T;
步骤S4、基于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温度计算通道内电子密度的变化,具体是基于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温度,考虑电子与粒子之间的碰撞电离、二体结合、三体结合,电子与负离子的脱离,电子与正离子的结合,通道内的热电离,计算放电通道内的电子密度ne;
步骤S5、基于先导放电通道内的电场、温度计算通道内的正、负离子密度变化;
步骤S6、获取先导放电通道的扩散半径,重复S1-S5步骤,计算下一时刻先导放电通道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模型的先导放电通道温度计算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S2具体为:
设定先导放电通道的初始半径rc和通道半径内的初始电子密度ne,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先导放电通道内的轴向电场E,具体如下式所示:
式中R为放电通道单位长度的电阻,σ为电导率,通过σ=eμene计算得到,e为电子的电荷量,μe为电子迁移速率,可通过文献查找获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模型的先导放电通道温度计算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S6具体为:
计算先导放电通道当前时刻的热半径rg、载流半径rc;
基于当前时刻(t)计算得到的轴向电场E、先导通道的平均温度T、电子密度ne、负离子密度nn、热半径rg、载流半径rc,带入下一时刻(t+1)的电流瞬时值,重复步骤S1-S5,即可获得任意时刻在电流驱动作用下的先导通道温度。
4.基于等离子体模型的先导放电通道温度计算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模块,以先导放电通道的电流作为模型的输入量,将放电通道视为均匀的等离子体通道,从而实现对整个放电通道的物理特性的数值计算;
第二模块,截取先导通电通道的一小段替代对整个放电通道特性的计算,将流经先导放电通道的电流进行离散,获取不同时刻下先导放电通道内的温度和等离子体特性;
第三模块,求解的六个未知数为电场、温度、电子密度、离子密度、通道载流半径、通道热半径的瞬态动力学过程;
第四模块,根据第三模块所求解得到的通道温度全部记录下来,即为本方法所求解的先导放电通道的时域平均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大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16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穿热缩管及压接端子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解析的双波长相位解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