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8473.3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7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庆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03 |
代理公司: | 佛山高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2 | 代理人: | 李贵梅 |
地址: | 528436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加热 环形 电热 | ||
本发明属于电发热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电热膜,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所述电极由整体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整体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组成。其中,所述内环电极、外环电极至少1条开环,所述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之间的呈环形的区域内通过电热膜连接彼此。本发明解决了对圆形、凹底容器的高效加热以及圆形电热膜电极布设的限制问题,以环状布置的形式使得电极布设更方便、与容器的接触更良好,减少了能量浪费,可与诸多加热工具进行配合,因而,提高了电热膜电热效率与使用寿命,在更多的场合进行应用也成为了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发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
背景技术
电发热膜是一种轻薄且能量密度较高的面状电阻发热体结构,比起传统的电阻发热丝而言,体积小、重量轻、节能、环保,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产品方面。它的热传导方式主要以接触+辐射,而且以接触式热传导为更佳,更能体现电热膜优异的热传导特性。但是,由于电热膜其电流的流动传导、发热特性,使电热膜的结构形状一直都以方形和矩形在产品中应用。因此,上述状况成为了限制了电热膜在应对不同的条件、环境下更好的发挥其使用特性的根本原因。
例如圆形、凹底容器,在方形或矩形电热膜范围使用,其与发热体接触面积有限,只有圆周边缘的四点小区域接触传热,其它都属辐射热,使发热体热量不能迅速传导出去,无法达到体验效果,应用体验感大打折扣,最终还可能会导致膜层功率衰减甚至烧损。
本发明就是针对电热膜这一缺陷,发明出适合圆形并用于底部不平的、任意材质的圆形容器,在电热膜发热体上应用的圆形电热膜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可均匀加热的环形电热膜,包括电极、电热膜,以及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导线焊接点,所述电极由整体布设趋于环状的内环电极、整体布设趋于环状的外环电极以及独立连接上述2者的电极延伸组成,其中,所述内环电极、外环电极至少1条开环,所述导线焊接点设置于电极延伸的自由端,所述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之间的呈环形的区域内通过电热膜连接彼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均开环,且各自的开口背向而设。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环电极或外环电极均设有向着对方延伸的支线且不与对方相连,并且所述内环电极与外环电极的支线交错排列,相互之间通过所述电热膜连接彼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环电极由若干个与所述外环电极并联的内环分段电极,以及串接所述电极延伸以及并联所述外环电极的内环主电极组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设有由若干个跨越内环形电极与外环电极的分隔,以及若干个仅从内环电极或外环电极延伸出去的缺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与缺口交错排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极的布设从整体来看,其所趋于的环状为圆环或矩形环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解决了对圆形、凹底容器的高效加热以及圆形发热膜电极布设限制的问题,以环状布置的形式,使得电极布设更方便,与容器的接触更良好,减少了能量浪费,可与诸多加热工具进行配合。因而,提高了电热膜的电热效率和使用寿命,在更多的场合进行应用也成为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环形电热膜的基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环形电热膜的扩展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环形电热膜的扩展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环形电热膜的扩展结构示意图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庆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庆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84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