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数字融合业务的云平台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7564.5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6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顺;朱翔;林荫;马倩琳;韩文芸;田增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01 | 分类号: | G06F16/901;G06F16/903;G06F16/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时嘉鸿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数字 融合 业务 平台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持数字融合业务的云平台及工作方法,其中,云平台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需求,同时,还获取目标用户调取的基础数据;构建模块,用于对目标需求进行拆分,获取拆分后的每个子需求的子业务场景,同时,向每个子业务场景匹配第一融合策略,并构建每个子业务场景的融合关联结构;数字融合模块,用于标定每个融合关联结构的主要关联以及次要关联,来获取对应的匹配策略,基于匹配策略对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调取第二融合策略,对预处理结果进行数字融合。提高处理效率以及融合精度,进而降低数字鸿沟产生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融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持数字融合业务的云平台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融合(digital inclusion)也被称为电子融合(e-inclusion),或称为数字包容(inclusion一词,常常被译作包容、融合)、电子包容,常常用来描述消除数字鸿沟的动态过程,通常是指尽力缩减数字鸿沟的努力。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上的各种业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由于业务本身可能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参数、用于描述该参数的各种工艺流程、描述该参数的各种规则数据等,使得基于该业务进行数字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对不同的数据的处理手段都比较单一,导致数字处理效率低,且即便存在数字融合,其融合后的精度也比较低下。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持数字融合业务的云平台及工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持数字融合业务的云平台及工作方法,用以通过匹配融合策略,来实现数字融合,可提高处理效率以及融合精度,进而降低数字鸿沟产生的可能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持数字融合业务的云平台,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需求,同时,还获取所述目标用户调取的基础数据;
构建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需求进行拆分,获取拆分后的每个子需求的子业务场景,同时,向每个子业务场景匹配第一融合策略,并构建每个子业务场景的融合关联结构;
数字融合模块,用于标定每个融合关联结构的主要关联以及次要关联,来获取对应的匹配策略,基于所述匹配策略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调取第二融合策略,对预处理结果进行数字融合。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在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需求之前,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身份,并进行识别;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识别结果,获取对应目标用户的参考需求。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识别结果为所述目标用户为本平台的新用户时,跨平台获取所述新用户的历史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新用户是否存在对与数字融合相关业务的历史操作;
若存在,构建所述新用户的操作列表,并构建所述操作列表与数字融合的相关矩阵,同时,建立所述本平台与对应所有跨平台的平台关联矩阵,其中,所述操作列表包括操作项目名称、操作项目内容、操作项目结果;
根据所述相关矩阵以及平台关联矩阵,筛选主要相关操作以及次要相关操作,并作为所述新用户的参考需求;
若不存在,确定所述新用户的参考需求为空白;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为本平台的历史用户时,获取所述历史用户的历史需求,并作为参考需求;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目标需求建立索引单元,并将所述参考需求附着在对应索引单元上。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75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