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纸张汗潜手印热致荧光显现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6626.0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0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凤;赵逊;卫彪;李彦鹏;李珊;于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政法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172 | 分类号: | A61B5/1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陶长清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纸张 手印 荧光 显现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纸张汗潜手印热致荧光显现设备及方法,设备包括传动部分、样品托、加热箱和观察箱;所述传动部分包括有传动机架,所述传动机架上设有传动同步带机构,所述传动同步带机构用于将样品托往加热箱的内部送入或从加热箱的内部送出;所述传动机架上还设有灰度扫描CCD装置,所述灰度扫描CCD装置位于所述传动同步带机构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加热箱的前方;所述加热箱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并且所述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相分离;所述观察箱内部设有蓝色光源和紫外光源;所述观察箱内部的顶面设有观察CCD装置;所述观察箱的顶面设有观察窗。利用本发明可提高纸张上汗潜手印的取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证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纸张汗潜手印热致荧光显现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纸张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信息载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指纹鉴定也是用来进行个体识别的重要方式之一,手印显现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纸张类载体。长期以来,纸张上的潜汗手印几乎都是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处理的,例如茚三酮、DFO、茚二酮等,然而化学方法会将纸张本身染色,破坏物证,对笔迹鉴定等文件检验类工作造成极大干扰,纸张上的化学残留物也会影响后续的DNA鉴定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如此,化学试剂本身也具有一定毒性,对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潜在威胁。因此,鉴定人员们迫切需要一种无毒、无害、无损、快速的纸张潜汗手印显现方式。
热致荧光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用于纸张汗潜手印显现的安全、便捷、无损的检验方法。该过程是将纸张在合适的温度进行加热后,置于蓝绿光的激发环境下,通过橙色滤光装置,可观察到荧光汗潜手印。该方法不会污染破坏纸张检材,全实验过程对鉴定人员无毒无害,因此热致荧光技术或可成为纸张汗潜手印显现的首选处理方法。然而,不同种类纸张的最佳显现温度和时间皆有所不同,白度越高的纸张达到最佳显现效果所需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均越低,加热方式对纸张受热均匀程度影响巨大,不同的温度测控方式所得到的温度测量数值与纸面最终实际温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不仅如此,手印显现后的荧光发射光强度较弱,往往会湮没在高强度的激发光源之中,导致图像质量无法达到鉴定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指纹热显现处理装置均为开放式结构,测温点也在加热片上,测得的温度属于加热片的某个特定区域而非纸张本身,所以对纸张本身的温度无法进行精确控制。加热装置并无配备白度测试,因此无法对不同白度底色的纸张所需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调整,只能对全类别的纸张一概而论。激发光源波长范围较宽,无法激发汗潜指印荧光的杂光波段较多。用于手印成像的CCD也并无配备与汗潜指印荧光发射波长相匹配的滤光片,导致微弱的荧光发射被其他光线湮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全纸张汗潜手印热致荧光显现设备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纸张汗潜手印热致荧光显现设备,包括传动部分、样品托、加热箱和观察箱;所述传动部分包括有传动机架,所述传动机架上设有传动同步带机构,所述传动同步带机构用于将样品托往加热箱的内部送入或从加热箱的内部送出;所述传动机架上还设有灰度扫描CCD装置,所述灰度扫描CCD装置位于所述传动同步带机构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加热箱的前方;所述加热箱内部设有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并且所述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相分离;所述观察箱内部设有蓝色光源和紫外光源;所述观察箱内部的顶面设有观察CCD装置;所述观察箱的顶面设有观察窗。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CCD装置附有窄带滤光片。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同步带机构包括有传动电机、传动同步带轮、传动同步带、传送带辊子、传送带张紧辊子、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两端分别套在两个传送带辊子上,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有所述传动同步带轮,所述传动同步带轮通过传动同步带与其中一个传送带辊子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张紧辊子与所述传送带相抵使其张紧。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箱内部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加热管,所述传动同步带机构将样品托传送至加热箱内部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政法大学,未经中国政法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6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干细胞中提取外泌体的提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筋桁架封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