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进式速凝纤维浆液注入装置与注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6009.0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秀;罗海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9/16 | 分类号: | E02D19/16;E02D19/10;E02D15/02;C04B26/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式速凝 纤维 浆液 注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进式速凝纤维浆液注入装置与注浆方法,包括导向头、泄水系统和注浆系统;泄水系统包括泄水管,泄水管前端连接导向头;注浆系统包括注浆管,注浆管前端连接导向头,向待处理土体中注入速凝纤维浆液,速凝纤维浆液为添加纤维的丙烯酸盐灌浆料,由A液、B液和C液混合得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应用于基坑地墙侧壁渗漏的治理工程,通过排水减压、加压注浆、分布分类注浆等方式,实现稳定打入本装置,防止被水压冲出;防止出浆口絮凝堵塞,实现均匀大面积注浆的目的;此外,掺有纤维的高弹性胶凝体具有高强度,能够有效抵抗水压。本发明对及时治理基坑地墙侧壁渗漏,阻止进一步的经济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进式速凝纤维浆液注入装置与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对地下工程存在不利影响。一般软土地区深基坑施工经常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但由于施工控制不当或者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地墙接缝处或缺陷处可能出现渗漏。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预先降水,由此在坑内外形成了巨大的水头差。一旦这些缺陷在坑内被揭露,就会现出突涌水,接下来可能产生流土甚至管涌。而在出水的早期,主要是小规模涌水和浑水流土,尚不至于威胁基坑和环境安全,此时,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进行突涌渗漏点的迅速治理。
丙烯酸盐灌浆料是一种以丙烯酸盐为主要组成的树胶材料,丙烯酸盐作为一种优良的防渗化学灌浆材料,其应用历史国外已有几十年,国内也有20多年历史,由于其遇水反应后生成的高弹性胶凝体具有极高的抗渗性,且无毒、无污染、耐腐蚀性良好,常被用作地下工程的灌浆材料,以发挥止水、防渗、接缝和控制水的作用。丙烯酸盐灌浆料不含游离丙烯酰胺单体,LD50大于或等于5000,暴露毒性只有丙烯酰胺灌浆(AM)的1/100、N-甲基乙丙烯酰胺(NMA)的1/50,所以其在美国和欧洲容许这类产品直接使用地下工程而不需要申请化学灌浆应用批准证书;其具有低表面张力、低粘度(通常小于10cps),使其拥有非常好的可灌性;凝胶时间短,并且可以准确控制,使其拥有非常好的施工性能;更重要的是它的固结体具有极高的抗渗性。丙烯酸盐灌浆料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由于其优良的性质被应用于各项工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自进式速凝纤维浆液注入装置与注浆方法,实现了基坑地墙侧壁渗漏早期突涌的快速有效的处理,通过材料加筋的机理,增加生成的高弹性凝胶体的强度,提供稳定的胶凝点,在基坑的止水防渗工程中防止其被水头差造成的水压力破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自进式速凝纤维浆液注入装置,包括导向头、泄水系统和注浆系统;
所述的泄水系统包括泄水管,所述的泄水管前端连接导向头;
所述的注浆系统包括注浆管,所述的注浆管前端连接导向头,向待处理土体中注入速凝纤维浆液,所述的速凝纤维浆液为添加纤维的丙烯酸盐灌浆料,由A液、B液和C液混合得到。
优选地,所述的导向头为锥形,通过锥形尖端减小入土的阻力,用于增加装置入土的深度。导向头与泄水管和注浆管形成“一头两管”的形式,有利于减少施工所需空间。
优选地,所述的泄水管侧壁开设若干泄水孔,用于引流土中水进入管内,在泄水管外包覆有滤材,防止土颗粒由泄水孔进入泄水管内,防止泄水孔或泄水管的堵塞。
优选地,所述的滤材选用土工织物。
优选地,所述的泄水系统还包括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与泄水管的尾端相连,排出泄水管内的水。
优选地,所述的泄水管或排水管上设有压力表和止水阀。可以实时测量泄露点土内的水压力,控制排水的起止和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6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