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锚杆或锚索钻孔岩粉分离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3852.3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3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冯轶;刘鹏成;方兴华;黎林;崔瑜;杨海波;余富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1 | 分类号: | E21B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孔鹏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孔 分离 收集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锚杆或锚索钻孔岩粉分离收集装置,属于粉尘收集技术领域,包括粉尘分离箱、过滤板、集尘袋以及圆筒,过滤板安装在粉尘分离箱内,集尘袋安装在粉尘分离箱下方,用于对粉尘进行收集,圆筒开始时,与粉尘分离箱的端面相平,且也抵接在工作面上,当钻机在工作面上钻出孔后,圆筒随钻头伸入到该孔内,以进一步提升避尘效果。本发明公开的锚杆或锚索钻孔岩粉分离收集装置在进行钻孔前,先将粉尘分离箱安装到工作面上,钻孔时引起的粉尘会被聚集到粉尘分离箱内,进而被集尘袋收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钻孔而导致的粉尘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尘收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锚杆或锚索钻孔岩粉分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锚杆属于锚固技术的一种,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我国的工程建设当中。锚杆施工中,首先需要使用钻机钻进锚杆眼,钻进过程中需要流体介质将破碎后的产物带出并冷却孔底,常见的流体介质包括水、泥浆、空气等。但是由于湿式钻进方式(水、泥浆等)会影响锚固效果。当前施工中主要使用干式钻进,即选取空气作为循环介质,而干式钻进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孔底的高速空气流携带岩粉在孔口扩散,会产生严重的粉尘污染。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不符合相关环保的要求,严重制约锚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杆或锚索钻孔岩粉分离收集装置,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杆或锚索钻孔岩粉分离收集装置,包括:
粉尘分离箱,所述粉尘分离箱包括收集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收集腔连通,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
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安装于所述粉尘分离箱内,且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
集尘袋,所述集尘袋与所述粉尘分离箱连通,且所述集尘袋位于所述过滤板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以及
圆筒,所述圆筒与所述收集腔连通,所述圆筒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且所述圆筒能够沿所述第二开口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圆筒包括:
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粉尘分离箱滑动连接;以及
伸缩部,所述伸缩部与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伸缩部位于所述滑动部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
可选地: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粉尘分离箱和所述滑动部连接,所述弹性件令所述滑动部具有沿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粉尘分离箱上设置有约束管,所述约束管位于所述收集腔内,且所述约束管套设于所述滑动部外,所述约束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粉尘分离箱连接,所述约束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伸缩部背离所述滑动部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过滤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集尘袋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分别延伸至与所述粉尘分离箱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挡板的自由端向下倾斜;以及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粉尘分离箱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朝向所述集尘袋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的两侧延伸至与所述粉尘分离箱连接,且所述第二挡板的自由端向下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8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