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群式供应链下的合约选择和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3801.0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0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华;王璐;胡华清;吕高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纪超越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G06Q10/08;G06Q40/04;G06K9/62;G06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群 供应 合约 选择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群式供应链下的合约选择和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供应方的第一信息和需求方的第二信息,将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进行聚类,获得用于表示供需方关系的聚类数据结果;根据所述聚类数据结果,获取用于统一运输的订货提前期及运输单价;基于所述供应方和所述需求方的供应链关系,根据所述订货提前期及所述运输单价,构建供应链合约模型,所述供应链合约模型用于基于遗传算法,获取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生成订单以及运输方案;本发明实现了供应链最终利润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理信息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群式供应链下的合约选择和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18年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8%,贡献了60%的GDP和超过50%的税收。中国在每一个产业链的节点上都拥有无数的中小微企业,可以便捷高效地进行生产资源共享及生产能力重组。这一特点直接造就了国内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尤其是在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剧烈的市场需求波动时,中小企业集群凸显规模优势,通过联盟中心的集中决策、动态调配、统一协调,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提高上下游的交易效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下游交易不仅涉及到供需双方的匹配问题,还与供应链合约息息相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作为供应链交易环节中连结上下游的关键,供需双方的匹配及合约选择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有技术对供应链上下游多点交易的处理仅仅流于表面,没有考虑集群式供应链下供应方和需求方在自身内部形成的联盟效应和集群效应;另一方面,现有合约在供应链环节的应用多使用区块链技术,聚焦于金融、溯源等领域,没有在交易匹配环节较为深入地考虑合约的底层设计和选择问题。因此,本专利重点讨论了集群式供应链交易环境下的最优合约设计问题,考虑供应链五大合约(批发价合约、数量折扣合约、收入共享合约、数量柔性合约、回购合约)及关键参数设置,选择最优合约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实现最大化供应链整体利润的目标并满足相关的必要约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进行集群式供应链交易环境下的最优合约设计。如图1所示,在两阶段的供应环节中,上游供给端多个企业与下游需求端多个企业组成了产业集群环境下的集群式供应链。本模块根据集群式供应链的产业特点、需求端各企业需求数量以及供给端的可供给数量,考虑供应链五大合约(批发价合约、数量折扣合约、收入共享合约、数量柔性合约、回购合约)及关键参数设置,选择最优合约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实现最大化供应链整体利润的目标并满足相关的必要约束。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群式供应链下的合约选择和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供应方的第一信息和需求方的第二信息,将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进行聚类,获得用于表示供需方关系的聚类数据结果;
基于聚类数据结果以及供需方供应关系,通过遗传算法,构建供应链合约模型,供应链合约模型用于获取第一信息与第二信息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生成订单以及运输方案。
优选地,在获得聚类数据结果的过程中,根据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获取基于供应方和需求方形成的供应链的产业集群交易利润和物流成本,并根据交易利润、物流成本进行聚类,获取聚类数据结果。
优选地,在获取聚类数据结果的过程中,产业集群交易利润的表达式为:
式中,Π为供应链在交易过程中获得的整体利润,M表示参与交易的供应方个数,N表示参与交易的需求方个数,xmn表示供需双方每个企业之间的实际运量,n表示需求端第n个企业,m表示供给端第m个企业,表示需求端第n个企业的最高可接受价格,表示供给端第m个企业的最低可接受价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纪超越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纪超越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8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