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压机被动开模工况下的阻释油路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3534.7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7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辉;凌家友;江留宝;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16 | 分类号: | F15B11/16;F15B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张朋飞 |
地址: | 404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被动 工况 油路 | ||
本发明涉及压机的油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机被动开模工况下的阻释油路,包括主油缸和油箱,主油缸的上腔和油箱之间连接设有第一插装阀,第一插装阀的控制腔和油箱之间连接有先导电磁阀,主油缸的上腔和主油缸的下腔之间连接有第二插装阀,第二插装阀的控制腔和主油缸的上腔之间连接有液控换向阀。本方案解决了下沉现象的问题,实现更为稳定、高效的开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机的油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机被动开模工况下的阻释油路。
背景技术
氮气缸又称氮气弹簧,由于具有体积小,初始状态即具有压力,无需预紧且整个行程压力变化较为平缓等诸多优点,已经逐步的取代了传统弹性元件,广泛应用在模具的设计制造上。
但是由于氮气缸无末端锁止功能,在闭模后,氮气缸的弹簧力始终作用在上模处,按现有常规油路控制,开模时具有以下缺点:1、如果主油缸泄压太快,则上模的振动加剧,从而影响开模的质量。2、如果主油缸泄压较慢,这样又影响生产效率。3、如用大通径的比例阀对油路进行控制,那么整个控制油路的成本就会高很多。4、主油缸的下腔进油时机不好把控,下腔进油太早对主油缸的活塞会有冲击振动的现象,下腔进油太晚,则主油缸活塞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快速向上移动,而此时下腔还没有及时补充液压油,主油缸的活塞向上移动之后会发生向下移动的下沉现象。
因此现有技术中压机在开模阶段的控制难度较大,急需设计出更加高效且性价比更优的控制油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基于压机被动开模工况下的阻释油路,以解决背景技术指出的下沉现象的问题,实现更为稳定、高效的开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压机被动开模工况下的阻释油路,包括主油缸和油箱,主油缸的上腔和油箱之间连接设有第一插装阀,第一插装阀的控制腔和油箱之间连接有先导电磁阀,主油缸的上腔和主油缸的下腔之间连接有第二插装阀,第二插装阀的控制腔和主油缸的上腔之间连接有液控换向阀。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泄压开始时,给先导电磁阀通电,先导电磁阀打开,先导电磁阀控制第一插装阀的控制腔内的液压油释放出,第一插装阀打开,主油缸上腔油液通过第一插装阀进行泄压。然后液控换向阀对主油缸上腔内的压力进行感应,当主油缸上腔内的油压降到液控换向阀所调定压力时,液控换向阀打开,第二插装阀的控制腔内的液压油释放出来,第二插装阀打开,主油缸上腔油液排入下腔中,对主油缸的下腔进行补液预紧,此时在氮气缸的推动下,连接在主油缸上的滑块和模具开始上行开模。
由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泄压阻释回路采用第一插装阀作为主控元件,在不用比例阀的情况下可实现主动干预,相比使用比例阀,大大降低了整个控制油路的成本。2、通过对先导电磁阀的控制,从而控制第一插装阀是否打开,进而控制主油缸的上腔是否泄压,先导电磁阀可通过程序进行控制,无需人工控制,操作简单方便。3、在主油缸的上腔泄压到一定程度之后,主油缸下腔自动进行补油,能够实现主油缸的下腔的预压紧,有效的防止“下沉”现象发生,使得整个开模过程比较稳定。4、液控换向阀对主油缸上腔的泄压压力进行检测,使得主油缸的上腔先进行泄压,并且泄压到一定压力之后,再控制第二插装阀打开,从而对主油缸的下腔进行补油,主油缸的下腔进油时机自动把控,下腔的补油时机控制的更好,不会出现下腔进油太早对主油缸的活塞会有冲击振动的现象和下腔进油太晚而出现下沉的现象。5、使用了液控换向阀作为第二插装阀的状态切换的执行元件,第二插装阀的状态切换更加及时、平顺和稳定。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先导电磁阀包括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第一先导电磁阀为三位四通先导电磁阀,第二先导电磁阀为二位四通先导电磁阀,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连接,第一先导电磁阀和油箱连接,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一插装阀的控制腔连接;第二先导电磁阀和第一插装阀的控制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5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