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氧化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微米丝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3463.0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2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宋凯凯;孙通通;彭炜;唐婷;单飞龙;郜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盘星新型合金材料(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0/00 | 分类号: | C22C30/00;C22C1/02;B22D11/06;C22F1/02;C21D1/26;C21D9/52;B33Y70/00;B22D18/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制造 用高熵 合金 微米 及其 合成 方法 | ||
1.一种抗氧化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微米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熵合金微米丝的合金成分为Al0.5-0.7CoCr0.6-0.8FeNi2.5-2.7V0.2-0.4;
所述抗氧化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微米丝的合成方法如下:由纯度均≥99.99%的块状的Al、Co、Cr、Fe、Ni、V熔炼成合金锭,合金锭经过真空吸铸法制成合金棒材,合金棒材再通过真空熔炼铜辊甩丝工艺制成高熵合金微米丝;
所述合成方法还包括退火工艺:将所述高熵合金微米丝密封于充有0.5个大气压惰性气体的容器中,以10℃/min的速度由室温升温至400-850℃,然后保温退火10min,最后水冷至室温;
所述高熵合金微米丝在铸态下形成单一FCC固溶体结构,经过高温退火处理后基体仍保持FCC固溶体相结构,并且分布有弥散的L12相;
真空吸铸法所用的水冷铜模结构如下:包括熔化腔(1),所述熔化腔(1)外壁设有加热装置(11),所述熔化腔(1)的下端连通设有吸阀(2)的上端,所述吸阀(2)的下端连通设置有模型腔(3)的上端,所述模型腔(3)的下端连通有出料口(4),所述模型腔(3)的外部套设有形状可变的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靠近所述熔化腔(1)的上端固定部、靠近所述出料口(4)的下端固定部、以及位于所述上端固定部和所述下端固定部之间的多个可移动的移动壁(5),并且所述模型腔(3)与所述上端固定部之间、所述模型腔(3)与下端固定部之间均留有距离,所述上端固定部侧壁设有冷却液进口(31),所述下端固定部侧壁设有冷却液出口(32);
相邻的所述移动壁(5)的边缘之间、所述移动壁(5)与所述上端固定部的边缘之间、所述移动壁(5)与所述下端固定部的边缘之间均通过弹性带(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微米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熵合金微米丝的合金成分为Al0.5CoCr0.8FeNi2.5V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氧化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微米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熵合金微米丝的直径为10~80微米,长度为15~2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微米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温度为4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微米丝,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壁(5)的内壁与所述模型腔(3)外壁之间均对应连接一个电动伸缩杆(6),所述水冷铜模的外部设有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有的电动伸缩杆(6)、控制面板以及电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氧化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微米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6)垂直于所述模型腔(3)轴向设置;多个所述移动壁(5)分成多组,每组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移动壁(5),每组的所述移动壁(5)处于同一高度,且该组所有的所述移动壁(5)之间拼接成柱状的壳结构,所述柱状的壳结构连接在所述上端固定部与所述下端固定部之间,并且将所述熔化腔(1)外部的位于所述上端固定部和所述下端固定部之间的部分包裹,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液进口(31)、所述冷却液出口(32)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盘星新型合金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盘星新型合金材料(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4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