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PR角谱的成像光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2027.1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2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江先玉;李洪增;王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英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552;G02B27/09;G02B27/30;G02B2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静玉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pr 成像 光学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PR角谱的成像光学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发光单元、第一扩束准直镜组、消相干镜组、起偏镜组、前置柱面会聚镜组、SPR传感器、后置柱面准直镜组以及投影单元;发光单元包括光源和单模光纤,光源输出的光束经过单模光纤生成入射点光源输出;第一扩束准直镜组接收入射点光源进行扩束和准直;消相干镜组接收准直光束进行消相干;起偏镜组接收消相干光束进行偏振;前置柱面会聚镜组接收P偏振光进行会聚;SPR传感器接收会聚光束进行SPR检测;后置柱面准直镜组接收楔形光束进行准直后输出至投影单元成像。通过实施本发明,提高了SPR角谱谱的投影成像分辨率及图像的明锐度。实现了带有SPR角谱信息的光束成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PR角谱的成像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SPR原理的新型生物化学传感分析技术。由于该项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实时响应、动态监测、高通量、样品量少且无需标记等特点,使其在生命科学、医疗检测、药物筛选、食品检测、兴奋剂检测、毒品检测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
SPR检测传感器的物理模型如图1(a)和图(b)所示。其中,SPR传感器的主体是反射面镀金膜的棱镜。SPR传感器的棱镜有两种构型:柱面棱镜构型和梯形棱镜构型,如图1(a)和图1(b)所示。这两种构型的传感原理相同,但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光学体统,选择适当的构型。
针对SPR传感器,首先考虑棱镜反射面未镀膜时的情况。棱镜为光密介质,折射率为n,被检样本为光疏介质,折射率为n′,则n′n。根据全反射定律,可以得到光密和光疏介质分界面(即棱镜反射面)的全反射临界角为为θC=arcsin(n′/n)。当入射光从棱镜一侧进入棱镜且射向棱镜反射面时,只要棱镜内的入射光与棱镜反射面的法线夹角(内入射角)θ≥θC,入射光就会被棱镜反射面全部反射,反射光没有能量损失。
再考虑棱镜反射面镀金膜后的情况。棱镜反射面镀一层厚度约几十纳米的金膜。由于这层金膜的厚度超薄,不会改变棱镜反射面的全反射条件。也就是说,只要棱镜的内入射角满足θ≥θC,仍然会发生全反射,但反射光的能量会出现亏损,这部分能量亏损正是由于发生在金膜上的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所导致的。
如图1(a)和图(b)所示,自然光自棱镜一侧入射,其可分解为两个极化方向的偏振光:P光和S光,P光表示垂直于光轴且与入射面即棱镜截面平行的偏振光;S光表示垂直于光轴且与入射面垂直的偏振光。P光和S光入射到金膜平面上都会引发金膜内的等离子体(自由电子)的谐振,但由于极化方向不同,P光和S光所导致的介质界面的反射光效应是有区别的。
首先,S光的极化方向与金膜平面重合,且S光激发的金膜表面等离子体谐振的方向也与S极化方向相同,这部分谐振等离子体会在金膜表面自由流动,即S光引发的等离子体谐振的阻抗为零,不吸收能量,从而使S光反射后,能量没有损失。
而P光的极化方向与金膜平面相交,同样地P光激发的等离子体谐振的方向与P极化方向相同,则P光激发的等离子体谐振的方向也与金膜平面相交。由于金膜的厚度仅为光波长的约十分之一量级,远小于等离子体谐振的波长(谐振波长与光波长相同),使其谐振空间受限,等离子体谐振无法在金膜中形成回路,从而使等离子体谐振波在与金膜相交的方向上以表面渐逝波的形式,自金膜表面向光疏介质中辐射出去,这部分辐射出去的能量就体现为P反射光的能量损失。这部分损失的能量可以在P反射光的四项基本参数(相对光强I、反射角θ、波长λ及相位φ)中反应出来。
当光疏介质(被检样本)在各类生化检测过程中发生互作反应时,其折射率n′就会发生微量变化,从而导致P反射光的四项基本参数同时发生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调制手段,可以将这四项基本参数,相对光强I、反射角θ、波长λ及相位φ中的一至两项检测出来,从而能够定性、半定量或定量地导出被检样本折射率n′的微小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英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英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2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